社會 >   >  正文

今年首例!連續戶外作業8小時,53歲男子患熱射病|全球焦點

評論

天氣越來越熱,別說戶外勞動,就是戶外散步,不一會就汗流浹背,熱射病開始增多。

5月18日,東莞市石碣醫院接診了今年第一例熱射病例,患者周某,男,53歲,連續戶外作業8小時后出現頭暈、大汗、呼吸急促、意識模糊,被工友發現后撥打120送至石碣醫院急救。

據介紹,周某入院時,已是淺昏迷狀態,體溫高達41℃,四肢震顫抽搐,醫務人員為其緊急降溫、散熱、大量補液維持生命體征。石碣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江均賢診斷:熱射病可能性大,不排除有多臟器功能損傷并伴有腦水腫等情況。


(相關資料圖)


病情緊急,重癥醫學科團隊立即開展治療,醫護團隊通過控溫儀、冰鹽水輸注、灌胃灌腸等方式降溫,并對腦及重要臟器進行急性保護。幾天后,周某脫離生命危險,體溫及神志很快恢復正常。

江均賢表示,熱射病就是重度中暑,高溫環境下,需格外警惕重度中暑,“熱死人”不是一句玩笑話,一定要引起重視。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熱射病均屬于重度中暑,其中以熱射病最為嚴重。


■熱痙攣:熱環境下或劇烈運動后患者意識清醒,主要表現為肌肉疼痛和抽搐,多發生在腹部、手臂或腿部,常呈對稱性,間斷性發作為主。

■熱暈厥:指在熱環境中長時間站立或突然改變姿勢時發生的直立性頭暈。

■熱衰竭:主要表現為頭暈頭痛、大量出汗、臉色蒼白等虛脫表現。

■熱射病:以核心溫度升高>40℃和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為特征,如精神狀態改變、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損害。

江均賢提醒,熱射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由輕及重的連續過程,市民一定要提高對輕度和中度中暑的警惕性和重視性,出現體溫明顯升高>38℃,伴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等表現,應及時識別、避免病情加重和進展。

熱射病如此恐怖,身邊的人如果中暑了應該怎么辦?

■脫離高溫環境:迅速轉移至陰涼、通風的環境,用扇子或電扇扇風,同時墊高頭部,解開衣領褲帶,利于呼吸和散熱。

■快速降溫:可用酒精或冷水擦身,或用冷水淋濕的毛巾或冰袋、冰塊置于病人頸部、腋窩和大腿根部散熱。

■及時補水:若患者仍有意識,及時飲用清涼淡鹽水或小蘇打水,注意不要過急補充大量水分,以防出現嘔吐、腹瀉等不適癥狀。

■緊急就醫:若中暑患者病情加重,出現虛脫、抽筋甚至神志不清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在等待救援期間,應將病人搬至通風環境中平臥,頭偏向一側稍后仰,防止嘔吐物誤吸,保持呼吸道通暢。

炎炎夏日,如何防范中暑?

■補充水分和無機鹽:高溫天氣下,不論室內外的運動量大小,是否口渴,都要及時飲水,可適當加入無機鹽,補水方法少量多次,水溫不宜過高或過低,不宜飲用含有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飲料。對于某些需要限制體液攝入的患者,高溫下應遵醫囑補充水分。

■飲食盡量清淡:少食高油高脂食物,保證足夠熱量,多食瘦肉、水果蔬菜。

■科學調整工作時間:工作時間一般不超過6小時,盡量減少戶外工作,尤其是12時至16時,若必須進行戶外工作,每小時應飲用500ml以上茶水或電解質水,并做好防曬工作。

■合理安排外出時間:高溫天氣下盡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要在室外活動,最好避開正午時段,盡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并且多在背陰處活動、休息,避免太陽直曬。

■注意防曬、降溫:在戶外,盡量選擇輕薄、寬松且淺色的衣服,佩戴遮陽帽、太陽鏡,并涂抹防曬霜,可隨身攜帶一些解暑藥,如風油精、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

■注意休息、保證睡眠:保證充足睡眠、不要熬夜,睡覺時避免電風扇或空調直吹,保持涼爽、適宜的溫度即可。

“戶外暴曬會中暑,通風差、溫度高的室內密閉環境也有可能引起中暑,尤其是對老人、小孩以及患有心臟病、精神病等慢性疾病的病人而言,一定要注意通風、降溫,避免中暑。”江均賢說。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汪萬里 通訊員 鐘菱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