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   >  正文

今日報丨科技托起綠色牧場

評論


(資料圖片)

據《經濟日報》報導,近日,記者來到錫林郭勒遼闊草原上,草色初新,只見幾峰駱駝正慢悠悠走過。“由于駱駝對草原的破壞可以忽略不計,且個體效益非常顯著,因而駱駝不在休牧之列。”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農牧科技局局長賽音畢力格說,1峰駱駝對草原的消耗不及20只羊,但1峰駱駝的效益已經相當于20只羊。按每只駱駝1年泌奶300天、日產商業駝奶5斤、1斤駝奶30元計算,1年的收益就能達到45000元。

近年來,蘇尼特右旗通過核心種群保種提純等技術進步,規劃出兩條駱駝養殖產業帶。“從2021年開始,駱駝養殖戶迅速增長,國材北絲、金駱駝等品牌快速壯大。”賽音畢力格表示。技術水平的提高加快了駱駝產業發展,也帶來了牧野增綠、牧民增收、牧業增效。

靠新技術恢復生態

錫林郭勒草原作為內蒙古的主要天然草場之一,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區,生態保護重任在肩。錫林郭勒盟圍繞當地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需求,持續聚焦清潔能源、種業創新、農畜產品加工、數字技術、生態保護與修復等領域,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開路。

在蘇尼特左旗北部荒漠草原的巴特爾基地,50畝“太陽能智能滴灌”的袖珍草原率先泛綠。“沙化草原生態恢復很難,不能只是靠天等雨。還要靠科學美化環境,靠技術恢復生態。”牧民烏思齊感慨道,“這才是我心目中的牧場。”

“草原免耕太陽能智能滴灌系統生態恢復轉化項目”由錫林郭勒盟科技局下達,蘇尼特左旗博洋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及合作單位共同攻關完成。該項目創建了草原植被建設與牧業機械、新能源、智能控制相結合的跨領域研究路線,具有節水、增產、增效的顯著優點,為全區乾旱草原生態恢復和退化草場改良提供了范本。“項目轉化過程中,我們制造出適應荒漠草地、沙地、撂荒地的免耕機,開發了保水保肥系統,同時為喬灌植物種植配備上專用裝備。”蘇尼特左旗博洋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經理楊少楨介紹,他們采用太陽能低成本提水系統智能輪灌、地埋滴灌;同時,對土壤進行營養研究、測土配方,為建設草原提供技術支持。目前,公司已完成50多個試驗示范基地、近3000畝的試驗任務,基地植被覆蓋率達到85%以上,節水率達到70%以上。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