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   >  正文

河北承德:借綠生金,拓展生態“變現”路

評論

承德圍繞森林質量提升、生態保護修復兩條主線,全力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化通道


(相關資料圖)

借綠生金,拓展生態“變現”路

目前,已累計核證碳匯儲備500萬噸,實現交易量81.78萬噸,交易額4154.29萬元,占全省的87%

承德有林地面積3556萬畝,居京津冀地區首位,豐富的林草資源讓綠色成為承德最美底色。近年來,該市堅定不移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圍繞森林質量提升、生態保護修復兩條主線,全力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化通道。

森林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具有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雙重功能,通過植樹造林、加強森林經營增加碳匯和減少排放是公認的成本較低、經濟可行的重要措施。

蒼翠連綿的塞罕壩機械林場。(河北日報資料片) 河北日報記者趙杰攝

“森林+”拓寬生態經營之路

在直線距離北京180公里的豐寧滿族自治縣千松壩林場,郁郁蔥蔥的林海綿延成片,廣袤的草原和森林,成為內蒙古高原與燕山北麓交會處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構建起護衛京津的重要生態屏障。

千松壩林場自1999年成立以來,始終秉承為首都阻沙源、為京津涵水源、為國家增資源、為百姓拓財源的“四源”使命,按照山水林草湖沙綜合治理,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封則封、宜自然修復則自然修復的原則,在灤河、潮河源頭所在的豐寧壩上和接壩地區累計完成工程建設116.09萬畝,占轄區國土面積的21.63%,其中人工造林91.9萬畝,封山育林24.19萬畝。

2014年10月,千松壩林場完成全國跨區域碳匯交易第一單,實現承德依靠市場化推動生態補償零的突破,為承德更好發揮森林資源作用提供了樣板。截至目前,累計交易9.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交易額359萬元。

“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最好詮釋。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大力實施‘森林+’戰略,大力發展旅游康養、林中經濟等產業,不斷拓寬生態經營之路。”千松壩林場黨委副書記、場長曹海龍說。

為了深化綠色發展建設,實現生態價值轉化,千松壩林場大力實施“森林+”戰略,加快推進林草濕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

千松壩林場錨定建設“京北氧吧”“首都后花園”定位,持續進行最美林場宣傳推介活動,不斷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發展“森林+旅游康養”。用好“中國森林體驗基地”的金字招牌,使“七彩森林”“京北天路”等景區提檔升級,進一步加快“林區變景區”“林場變康養基地”步伐。同時,科學推進經濟林、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產業的發展,推動“森林+林中經濟”,不斷擴大山桃、山杏、大果沙棘等高品質經濟林面積,推廣林苗、林藥、林草間作模式,做大做強苗木、林下種養采、優質牧草等產業,持續提高林業產品的附加值。

豐寧滿族自治縣大灘鎮的風力發電機組形成的風車群在壩上草原運轉。(河北日報資料片) 河北日報記者田明攝

一個小山村的“碳中和”之路

位于燕山深處的承德縣孟家莊村,擁有林地1.58萬余畝,森林覆蓋率達61.8%。2021年6月,該村主動邀請中國節能協會和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評估專家對全村資源環境、能源消耗、村民生活習慣等進行調研,探究全村的“碳足跡”,制定碳中和規劃。2021年7月9日,經過專家現場核查評估,孟家莊村碳排放量為3061噸,通過購買貴州盤江煤礦瓦斯發電項目實現碳中和,并獲頒全國首張村集體“碳中和”證書。

兩年來,孟家莊村相繼開展外墻“穿衣”門窗換新的“溫暖工程”,大力普及使用生物質顆粒取暖,新建污水集中處理項目,推動戶用分布式光伏建設。

“下一步,孟家莊村將申請對村森林碳排放權數量進行核查評估,為布局碳交易市場,謀求碳收益奠定基礎。”該村黨支部書記王海臣對走好低碳路充滿信心。

生態好,村莊美。如今,鄉村旅游也成為孟家莊村一張新名片。該村在引進大型文創產品“小畫家茉莉”的基礎上,根據當地生產生活實踐,提煉創造出象征孟家莊村村民英勇奮斗的“勇安”、寓意小蘑菇也可推動鄉村振興的“夢芳”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IP形象雕塑,成為游客網紅打卡地。同時,還引進“孟菇鄉味”蘑菇醬和“孟禾米業”等農特產品生產加工企業。

千松壩林場和孟家莊村是承德“兩山”轉化不斷邁出新步伐的生動案例。近年來,承德統籌做好“四綠”文章。在“護綠”上盡職盡責。加快地方立法,將林長制納入法治軌道,有力推動各級林長履職盡責。智慧平臺上線高效運行,打造數字化巡護和動態遙感監測系統,確保林草資源安全。在“增綠”上久久為功。爭列中央財政國土綠化示范試點項目和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實施北方防沙帶、中央財政補貼造林等生態工程,實現應綠盡綠、綠美相彰。在“強綠”上善作善成。堅持多功能、近自然理念,突出全國森林經營和國有草場試點建設,精準提升森林“四庫”功能,探索建立具有承德特色的可持續經營模式。在“活綠”上推陳出新。緊盯碳匯開發市場,全面摸清森林固碳總量家底,將塞罕壩生態開發集團打造成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經營主體,推動在北京綠交所掛牌交易,力爭年交易額突破5000萬元。

目前,該市已累計核證碳匯儲備500萬噸,實現交易量81.78萬噸,交易額4154.29萬元,占全省的87%。(河北日報記者陳寶云 通訊員婁麗雙)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