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6月20日電 (記者 王子謙)中央支持海南建設自貿區(港),讓海南再度吸引全世界目光。海南省長沈曉明近日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時表示,海南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堅決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
圖為海南省省長沈曉明。 中新社記者 駱云飛 攝
沈曉明說,海南房地產業發展確定三個思路:島內居民基本需求由政府保障,改善性需求由市場調節,投資性需求靠制度限制。海南目前已永久停止中部四個生態敏感地區外銷型房地產開發,一線海岸線用地已不允許搞商品住宅,通過加強市場監管,防止各類炒作,確保市場平穩,不發生大起大落。
海南建設自貿區(港),是重大國家戰略。沈曉明介紹,海南自貿區面積相當于其他11個自貿試驗區面積總和的27倍,是香港的32倍,是新加坡的49倍,是迪拜的9倍。海南建設自貿區(港),是在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關鍵節點,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進全球化的重大舉措。
在沈曉明看來,海南建設自貿區主要有六方面優勢:
特殊區位優勢。海南是連接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區域中心,所管轄的南海是全球79.1%的貨物必經之地和海上要沖。
島嶼獨立地理單元優勢。海南島四面環海,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監管制度的物理條件較好。
國際旅游島等獨特的開放政策優勢。海南實行59國免簽、離島免稅等政策,擁有博鰲亞洲論壇的政商對話平臺。
經濟特區體制機制優勢。近年來海南進行省域“多規合一”、取消12個市縣GDP考核等改革取得成效。
面積、人口和土地等后發優勢。相比國內11個自貿區,海南全島建設自貿區有土地和市場規模,易于規劃管理,便于建成全球資源價值鏈的配置中心。此外還有商務成本、用工成本相對較低、土地資源相對寬松,發展空間較大等優勢。
試驗風險小的優勢。2017年,海南地區生產總值僅占全國的0.54%,試驗風險相對比較小。海南一直高度重視風險防范,政府債務、金融、房地產等風險總體處于可控狀態。
但沈曉明坦言,當前海南存在三方面短板:經濟結構外向度低;市場主體少,大多數企業規模小、實力不強;人才匱乏,產業人才和國際化人才缺口較大。“海南建設自貿區要‘低開高走’,必須奮起直追、后程發力。”他說。
在產業選擇方面沈曉明介紹,海南要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以“陸、海、空”為重點,加快建設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國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和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
“海南將以自貿區(港)建設為契機,著力打造全國一流的營商環境。”沈曉明說,海南將嚴格遵循市場規則,對國有、民營、內資、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促進企業主體公平有序競爭。此外還將通過簡政放權提高政府辦事效率,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他強調,海南建設自貿區要重視風險管控能力,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確保不出現重大系統性風險。防范黃賭毒;防范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的監管風險;防范房地產、金融、地方債務、網絡輿情、突發事件等各類風險。
中央明確要求海南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沈曉明表示,海南將以最嚴謹的規劃、最嚴格的措施、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努力讓廣泛的生態共識在各領域落地生根,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