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   >  正文

影片《1921》:拋棄標簽化 形成立體的人物形象

評論
── 訪影片《1921》中毛澤東的扮演者王仁君

自7月1日上映以來,《1921》票房已突破4億元,贏得了業界與觀眾的一致好評。片中,王仁君飾演的青年毛澤東是一大亮點,不僅形神兼備,而且在上海“洗衣房工讀互助”以及“奔跑在南京路”等幾段戲尤為精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王仁君表示,“我希望通過我的表演,能夠把自己體悟到的毛澤東的心境、智慧的光芒以及他成長的過程,全面呈現給現在的年輕觀眾,讓大家感受到這位人民領袖青春風華正茂的狀態。”

拋棄標簽化

展示人物內心世界

繼2019年上映的《古田軍號》后,《1921》是王仁君第二次在銀幕上塑造青年毛澤東的形象。他說:“對于一個青年演員去飾演偉人形象,我覺得是特別大的榮耀,同樣也面臨著挑戰。因為我扮演的是所有中國人心目中一位偉岸、光輝的人物,大家會拿著放大鏡去檢驗和審視我的表演是否符合他們心中的形象,這對我來講有非常大的壓力。進組后,黃建新導演給了我一個‘大禮包’,里面是有關毛澤東的各種文字視頻資料。他告訴我,《1921》這部影片里展現的是毛澤東的青年時代,不能帶入人物成熟后的心境,而是要突出他當年思想上的突破以及成長的經歷。在塑造角色的時候,一定要拋棄人物的標簽化、概念化、程式化,而是需要把人物的真情實感注入角色中,去體驗他的內心世界,展現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幾個段落的情緒堆積

形成立體的人物形象

片中,青年毛澤東奔跑的幾段戲頗為感人。王仁君介紹說:“我覺得導演安排的那幾段戲很精彩,毛澤東從南京路跑向外灘那段讓人印象深刻。毛澤東從李達家出來,因為聊起了國家的復興,他心里很興奮。他在街頭看到法國人高唱《馬賽曲》慶祝他們的國慶日,他跟著慶祝的人群來到法國領事館前,卻被粗暴地推搡出來。站在圍欄外的毛澤東和其他中國人仰望頭頂上綻放的煙花,深知這份熱鬧景象并不屬于中國人。作為一個青年人,他把自己的境遇和國家聯系在一起,這是他奔跑的源起。影片在展現毛澤東奔跑的同時,閃回了他反對封建家長制的打罵,再到他抵制日貨反對帝國主義傾銷,最后到他跟戀人暢想理想,為了理想去奮斗,這是一個非常連貫的情緒表達方式。幾個段落的情緒堆積,最后形成了立體的人物形象。”

兩次扮演青年毛澤東形象

壓力層層遞增

兩次扮演青年毛澤東的形象不僅讓王仁君更為深刻地領悟到人物的精神世界,而且連自己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感染。他說:“幾周前我在上海電影節參加活動時,住的酒店離外灘很近,外灘有一座鐘樓,會定點敲鐘,敲鐘時會響起《東方紅》的樂曲。每當那個樂曲響起,不論幾點,我都會醒來,感覺這段樂曲和我有關聯。演完《古田軍號》,再演《1921》,我覺得這個壓力是層層遞增的,對人物的理解也逐漸增強。這個過程中,毛澤東的精神世界在我身上的烙印越來越深。當我不斷去了解他的時候,就越敬佩他,敬仰他。”天津日報記者 張鋼

標簽: 影片《1921》 標簽化 人物形象 王仁君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