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   >  正文

【新要聞】大健康產業對紡織提出了殷切需求!紡織行業創新平臺工作會暨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研討會探討醫工聯動

評論

“當前心血管疾病種類多、患者數量龐大且增長趨勢明顯,而治療該疾病所需的人工血管市場卻完全由外資品牌把控。人造血管的未來發展方向,將是工藝更佳的紡織編制人造血管、組織工程化人造血管、3D打印人造血管。紡織行業要重點加快研發紡織材料人造血管。”  4月8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紡織工業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主辦,武漢紡織大學、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先進纖維材料綜合型技術創新平臺承辦的“紡織行業創新平臺工作會暨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研討會”在武漢舉辦。會上,一位醫療專家對紡織行業提出了殷切期望。

本次會議以“醫工聯動,協同創新”為主題,通過專家主旨報告、交流座談、參觀企業和博覽會等多種形式,深入探討紡織行業與醫療衛生領域,跨界融合創新之路,為行業科技融合創新提供新觀點、新思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紡聯副會長李陵申,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武漢紡織大學副校長馮軍,天津科技大學副校長程博聞,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主任王玉萍,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紀華等會議主辦、承辦、支持單位的相關負責人,以及紡織行業創新平臺負責人、醫療衛生用領域的相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家、終端用戶、媒體等代表參加了會議。

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副主任、紡織工業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主任張傳雄主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為會議致辭并作主旨報告。他表示,高校要加強平臺建設,把平臺做實,推進平臺建設與高校有機融合,這樣才能真正產出有應用價值的科研項目。徐衛林呼吁,各大紡織院校要相互支持,將紡織學科做大做強,彰顯紡織學科的水平。  徐衛林還在會上作“生物醫用紡織制品技術現狀與趨勢”主題報告。他介紹到,紡織形態與人體息息相關,纖維是人體各級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醫用紡織品是紡織學科與生物醫學學科相互交叉的新學科領域。他從智能可穿戴紡織制品、體表醫用紡織制品、植入性醫用紡織制品、可控釋納米纖維制品四個領域對生物醫用紡織制品面臨的挑戰、現有的研究工作以及武漢紡織大學在該領域已做的研究進行了詳細介紹。

上海松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紅兵作題為“基于天然和合成高分子可降解材料的軟組織誘導性再生材料的臨床轉化”的主旨報告。他介紹了軟組織修復材料的發展趨勢,以及公司目前開發的誘導性生物材料,目前該材料可實現自體化再生、功能重建與組織重建,降解充分無殘留,商業化進程全球領先。軟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在軟組織領域具備很強的延展性,在關節、皮膚、心臟、肌肉等部位有數十個潛在產品線,潛在市場規模極大。

國家納米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子福作“納米技術在生物制藥領域的創新研究”報告。他表示,目前異常力學微環境制約實體瘤臨床治療,針對這一問題,華中科技大學楊祥良教授團隊首次提出了生物力納米腫瘤學。會上他通過羥乙基淀粉納米藥物改善腫瘤力學增強抗腫瘤作用、調控腫瘤細胞來源微顆粒力學增強藥物抗腫瘤作用、利用納米凝膠力學提高納米藥物抗腫瘤作用等三個方面的工作介紹了研究中心在生物力納米腫瘤學方面的代表性成果。

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紀華作題為“先進醫用衛生材料的研發及實踐探索”的主題報告。穩健醫療經過32年的發展,通過“winner穩健醫療”與“Purcotton全棉時代”兩大品牌實現了醫療板塊及消費板塊協同發展,業務已覆蓋醫療衛生、個人護理、家庭護理、母嬰護理、家紡服飾等多個領域。他以穩健醫療新型天然環保全棉三抗手術衣和風柔棉、抗菌面料等消費紡織品的研發創新為例,介紹了公司5個步驟的創新機制,即市場洞察、評估與規劃、技術轉化、技術平臺、多產品線應用,還介紹了項目合作、成果轉化的相關合作模式。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王新剛在“創面愈合理論進展與現代敷料設計”報告中講到,臨床傷口類型多見,我國每年創面修復與再生的治療需求在一億人次左右,創面修復與組織再生的重大需求促進了敷料產品的快速發展。以濕性愈合為代表的理論體系,催生出多種新型高級敷料、新的創面處理技術,并對很多濕性愈合的臨床傳統技術給出了理論解釋。以細菌生物膜為代表的理論體系關注傷口生態,肯定了銳性清創的作用,催生出新的制劑和高級敷料。他指出,現代敷料必要以保濕、促愈、抗感染為基礎進行設計,滿足病人以及醫務人員的需求。  華中科技大學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程才作題為“人造血管未來發展趨勢探討”的主題報告。他介紹,當前心血管疾病種類多、患者數量龐大且增長趨勢明顯,而治療該疾病所需的人工血管市場卻完全由外資品牌把控,國內受制原料與工藝,尚無法制備抗凝血防滲血人造血管。他介紹,人造血管的未來發展方向,將是工藝更佳的紡織編制人造血管、組織工程化人造血管、3D打印人造血管。他呼吁紡織行業要重點研發紡織材料人造血管,緊跟組織工程化人造血管制高點,優先研制大口徑人造血管以滿足市場所需,同時要挑戰小口徑人造血管的世界難題。

中國紡聯2018年首次啟動了創新平臺的認定工作,每年認定發布一次。截至目前,認定創新平臺總共98個,其中:紡織行業重點實驗室57個、紡織技術創新中心40個、技術轉化中心1個。

會議為2019年復評通過的18個重點實驗室、7個技術創新中心,以及2022年新認定的4個重點實驗室、10個技術創新中心進行了授牌。  會后,與會代表們還參觀了武漢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湖北江夏實驗室、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同期舉辦的2023年世界大健康博覽會。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