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   >  正文

利國泰:“誠信是人的第二條生命”

評論


(資料圖片)

在潮汕平原的西北部,有一塊窄窄的地。這塊地,山地丘陵多,平原河道少;人口多,耕地少。既無魚鹽之利,又無海運之便,她的名字叫普寧,陳氏一家就在這里紡麻為生。  利國泰紡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國泰)負責人陳炳峰告訴全球紡織網的記者,改革開放前,普寧的生活很苦的。聽他父親說,父輩們小時候放學回家,就要和兄弟姐妹們一同乖乖紡麻,不好好紡的話,還會被奶奶鞭打,但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證餐餐吃飽飯。后來,改革的春風吹到了普寧,在一上一下的踏板旁、一左一右的梭子邊,普寧漸漸發展起來了,有了自己的紡織市場。  而彼時的柯橋,正在經歷第一次紡織革命——“化纖”革命。80年代初期國家實行原料配給織棉布,只有化纖原料不受國家計劃限制,而且“的確良”化纖類的面料十分緊俏,加上無需憑票購買,紹興的企業家在這個市場縫隙中抓住了歷史性機遇,大量進口化纖設備,服裝也由棉花為主逐漸轉變為化纖為主,大批鄉鎮企業迅速崛起。陳炳峰的父親陳振國(以下簡稱老陳總),正是看重這一點,毅然決定背井離鄉闖柯橋。

沒有誠信 人便只剩半條命  陳炳峰說:“如果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那么我爺爺就是這所學校的政治老師。因為爺爺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誠信是人的第二條生命,沒有誠信,人便只剩半條命’。”爺爺不光嘴上這么“叨嘮”,行動上也沒有松懈過。紡麻幾十年來,都是仔仔細細,認認真真,每一個步驟都不敢偷懶,爺爺說,這是拿去賣的,我們要對得起人家花的每一分錢。  因為有爺爺不停地耳提面命,老陳總自打89年在普寧開設檔口做生意始,就秉承著“誠信、務實、創新、雙贏”的經營理念,90年來到柯橋后,更是一以貫之。利國泰成立至今獲得“文明經營戶”、“守合同講信用A級”等榮譽,在紡城乃至海內外享有良好的商譽,和爺爺的教導是分不開的。  古人說“愛子,教之以義方”,“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爺爺用“誠信”兩個大字替孩子們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了人生的第一個臺階。孩子們又傳給他們的孩子,子子孫孫代代相傳,便成了陳氏家風。不計成本 也要做出竹綢紡

作為第一批從普寧來柯的老陳總,一開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依托普寧紡織市場的進口布和柯橋火爆的“的確良”,頻繁來往浙廣兩地,賺取信息差。來柯橋一年后,老陳總看準“的確良”的商機,開始包機臺織布,織出來的布匹,往往一卸貨就被搶購一空,布商們還得專人看管好自己“搶”到的布匹,以免再度被“搶”。從一開始包一兩個廠生產,到高峰期十幾個廠一起包,紹興的“的確良”,的確“良”。  1996年,老陳總在紡城成立了利泰襯衫,這也是當初陳炳峰爺爺的商號,老陳總想要延續的不僅僅是“利泰”兩個字,更是爺爺對人對事“誠實有信”的家訓。兩年后,老陳總把在普寧獨自帶五個小孩的母親接了過來,一家人終于告別分隔兩地的生活了。談起決心定居柯橋,老陳總有兩點考量:第一,改革開放后,當時的紹興縣柯橋、華舍等地,遍地織機聲,行業前景不可限量;第二,柯橋人胸襟寬廣,曾經有個本地老板說過“柯橋米飯天下吃,不管你是廣東人也好,福建人也好,溫州人也好,你們過來是建設柯橋,發展柯橋的,大家都有米飯吃的,不會讓你只干活不吃飯的,都是平均的。”  利泰襯衫創立開始,充滿干勁的老陳總,就一直沒停下研發的腳步,不斷創新發展。老陳總從莫代爾纖維中找到靈感,結合超細旦纖維,制成手感一流,結實抗皺的莫代爾超細旦,也正是這款產品,當年掀起一股搶貨潮,后來成為利泰襯衫的招牌之一。2003年,老陳總又接觸到竹纖維,竹子是中國的特色植物,種植快,又不占用耕地, 加上它本身天然、環保的屬性,老陳總當即決定開發竹纖維面料。然而竹纖維提取技術在當時相當不成熟,多次試驗下來,問題良多。先是纖維強度不夠導致面料容易劈裂,好不容易克服這個問題,又面臨伸縮性太大的問題導致縮率非常不穩定,一件衣服洗完就大碼變小碼。原本計劃3年內推出的竹纖維,由于研發進度滯后,即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依舊沒有成功。  重大的損失讓老陳總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直到2009年,天竹公司也一舉攻克了技術難關,將竹纖維提升到了第三代產品,老陳總決定最后再試一把,既然第三代天竹纖維在強度上有了很大突破,那就直接攻克最難的色織產品,只要色織能做好,染色產品就不是問題。色織布不同于普通的染色布,是用染色的紗線直接織布,它風格獨特,更加高檔。但由于色織布的染紗、織造、后整理的總損耗比較大,臺產也不及白坯布的產量高,所以成本更高、難度更大。  等到2010年,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7年,耗資上百萬的竹纖維面料誕世了。一開始,利國泰按照以往的思路,向長期合作的國內一線男裝品牌利郎、九牧王、柒牌、七匹狼、報喜鳥等推薦竹纖維面料,然而當時的男裝襯衣,被純棉面料占據了,品牌紛紛表示不考慮純棉以外的面料。辛苦開發的新品,出生既夭折嗎?  利國泰不認輸,開始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向市場推廣這塊面料。那一年,陳炳峰剛從英國留學回來,第一年參加工作,就見證了爆款的誕生。這塊“絲綢手感”的襯衫面料,在市場上一經推廣,訂單便如雪花般飛來,還是那種鵝毛大雪。原本預售給客戶的量,已經超了十倍之多,還在呈幾何式增長。利國泰雖然相信竹纖維能成功,在推廣之前已經對紗線和成品都做了足夠的備貨,但是沒有預估到會如此成功,即使再努力擴充兩三倍的產能,也滿足不了客戶的訂單。自此之后,利國泰憑借這塊竹纖維,在襯布市場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擁抱變化 科技助力紡織業

陳炳峰告訴記者,一塊新面料的壽命,一般在3-5年,而竹纖維歷經十年,依然暢銷。利國泰也憑借竹纖維打開了中東、歐美以及東南亞的大門,高峰時期,東南亞市場的竹纖維有80%都是利國泰生產的。即使在疫情期間,依然保持盈利狀態。竹纖維以后,利國泰又新研發出“天蓮”系列,從蓮子中提取植物蛋白做出功能性纖維素纖維,生產出了具有解熱、抑菌,抗紫外線功能的纖維---天蓮纖維,除此之外,還有太極石、艾草、蘆薈等纖維,市場反應都很不錯。  2016年,經過多年磨礪的創二代們,已經熟練掌握公司運營,開始正式操盤公司大大小小事務。陳炳峰作為長子,主要負責公司的管理和營銷,二姐陳慈麗負責跨境電商和外貿版塊,小弟陳炳松負責女裝面料品牌“六尺巷”,現在利國泰的創始人,也就是老陳總,仍在為利國泰這艘大船,把準前行方向。  對于公司下一步發展,陳炳峰認為除了延續利國泰慣有的誠信和開拓精神,還必須要做好精細化管理,不斷優化公司的開發、質量把控等環節,為客戶創造更有價值的產品,同時還必須擁抱變化,開拓新的產品板塊,豐富公司的產品,為紡織業帶來更多有價值、有科技感的產品。

疫情的到來刺激了電商的發展,二姐陳慈麗在接受全球紡織網的采訪時說到,電商是個趨勢,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疫情加速形成了人們網購的習慣。談起目前利國泰的跨境電商和直播平臺,二姐表示,這才剛剛開始,自己目前還在繼續進修,未來利國泰會在電子商務方面加大人力、財力的投入,雖然我們電商起步不是最早的,但是我們一定會用心做成最好的。   利國泰作為首批在柯橋經營中高檔襯衫面料的進出口為一體的大型公司之一,主營襯衫面料、大提花、色織襯衫布等產品。經過25年的發展沉淀,已經擁有完整、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國內外頂尖設計面料開發團隊,配有紡織、印染等專業技術人員,致力于成為國內頂尖的混紡面料專家。目前旗下有四家子公司,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500萬美元,員工300人。  有位老紡城人說過:“輕紡城的每一寸土地都跳躍著耀眼的銅板,每一個腦袋都充滿著賺錢的暢想,并由此上演了無數的財富神話,造就了眾多的現代企業家。”當年從普寧遠道而來的陳氏一家,如今在輕紡城已經發展出了三代。相信未來的利國泰,是多元的利國泰,是專業的利國泰,也還是那個誠信的利國泰。(文/大慧,圖/謝聰,統籌/孫怡芳)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