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   >  正文

平南:千億紡織服裝產業蓄勢騰飛

評論

近年來,平南縣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發展思路,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營商環境,聚力打造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以下簡稱時尚新區),通過招大引強、精準承接,吸引了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的256個紡織服裝項目,合同投資額340多億元。目前投產(試產)企業34家,在建項目57個,產業集聚發展呈現良好態勢。近日,在2023年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工作會議上,時尚新區獲中紡聯授予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試點)共建園區。

訂單充足忙生產


(資料圖片)

4月28日,走進廣西同生紡織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生紡織)生產車間,生產設備高速運轉,200多名工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嫻熟地操作各類機器,投入到繁忙的生產中。“訂單充足,生產安排已經排到6月份了,來送原料的大卡車都排到了廠門口。”廠長許兵介紹,目前企業已經滿負荷生產,下一步還要繼續擴大產能。

今年2月以來,平南紡織服裝行業迎來產銷旺季,時尚新區內的各大紡織服裝企業趕訂單、忙生產,生產車間內到處回蕩著機器轟鳴聲,一片火熱景象。

同生紡織成立于2020年11月,項目總投資2.5億元,用地57畝,是一家從事箱包、鞋面等帆布面料的織布、染色、面料銷售一體化的織布企業。“目前我們有進口織布機40多臺,月平均產能80萬米,印染設備40多臺,日生產能力10萬到12萬米左右。”許兵介紹,今年一季度產值2000多萬元,預計全年產值2億多元。

企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不少群眾就業。在這里工作的200多名工人70%來自周邊鄉鎮,訂單的火爆讓工人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家住平南縣上渡街道大成村的莫敏賢夫婦是最早一批進入企業工作的員工,不僅見證了企業的發展,也掙到了不錯的薪酬。

據介紹,大成園區已投產織布企業15家,年織布約22萬噸,實現產值58億元,稅收2億元。“此外,我們還有14家印染企業投產,5個配套項目竣工,即將開工建設51個項目,帶動了近5000人就業。”平南縣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中心主任何仲武介紹。

智能織造提效率

面對紛至沓來的訂單,如何保證生產?

“我們購置了一批先進的生產設備,提高了生產效率。”順著許兵手指指向的方向,6臺驗布打卷機一字排開,不停地進行驗布、打卷、切邊,隨后再送上傳送帶進行包裝封口……這些工序全都自動進行、一氣呵成。許兵介紹,每臺驗布打卷機只需1-2名工人,包裝質量更好。

在園區另一家企業布嘉迪服飾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智能設備也被運用到生產中。只見一條U型生產線上懸掛著的一塊塊布料正被有序傳送到各個工位,工人將布料取下,完成相應工序后把布料掛回傳輸線上,按動控制按鈕,再自動傳輸到下一處工位。在每一個工位上方,還有一塊巴掌大的顯示屏,記錄著工人進行的工序、產量等信息。

“這是服裝吊掛生產線,從裁片到成品的所有工序都能在這完成,實現整個生產流程信息化與高效作業,節約時間和成本。”廠長莫麗華介紹,目前公司正在加裝兩條服裝吊掛生產線,預計一個月后能全部投入使用。

“東部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很多紡織服裝產業選擇并落戶平南,在轉移中實現技術升級和工藝換代,產業轉移的同時也是產業升級。”何仲武介紹,平南縣積極引導東部企業通過技術升級、設備更新、工藝換代,在打造“東紡西移”升級版中實現合作共贏。

紓困解難促發展

今年3月21日,園區內一些公司向平南縣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紡織中心)反映園區內部分支線供水管主管沒有鋪設,影響企業建設進程,希望紡織中心能夠幫忙解決。

接到企業訴求后,紡織中心立即組織工作人員現場勘探,并召集企業、城投公司和施工方一起討論施工方案,落實供水管主管安裝工作。經過協調推進,施工方按企業提出更改的設計重新安裝出水口,并在4月中旬完成了該支線供水管主管鋪設,為企業加快竣工投產掃除障礙。

“為加快項目建設,平南縣進一步優化服務水平,落實‘媽媽式’服務,從企業落戶到竣工投產全過程,提供無條件、全過程、全方位的主動式、親情式服務,全力為企業排憂解難。”何仲武介紹,紡織中心按照一個企業、一套檔案、一支隊伍、一包到底的“四個一”模式對每個入園項目都落實“一對一”跟蹤服務工作,突出抓好項目要素保障,積極為項目爭取資金、土地指標等要素支持。同時,組織工作人員每周深入項目一線走訪不少于2次,及時發現、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今年以來,紡織中心共為企業辦理不動產證15個,總平圖審查20份,施工圖審查10份,為企業解決困難問題30多件(次),有力推動了企業的建設發展。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