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高鼎《村居》
2、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鳶。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徐渭《風鳶圖詩》
3、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人人夸你春來早,欠我風箏五丈風。――孔尚任《風箏》
(資料圖片)
4、雨余溪水掠堤平,閑看村童謝晚晴。竹馬踉??沖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識字粗堪供賦役,不須辛苦慕公卿。――陸游《觀村童戲溪上》
5、誰作輕鳶壯遠觀,似嫌飛鳥未多端。才乘一線憑風去,便有愚兒仰面看。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終日遂為安。扶搖不起滄溟遠,笑殺鵬摶似爾難。――王令《紙鳶》
放風箏應注意:
選擇相對溫和的天氣。避免陰天,揚沙等極端天氣。
選擇空曠地帶。不要到農村場院內放風箏。農忙時,場院內有許多臨時安裝的電燈、電閘等。如果不注意,風箏搭上電線,造成短路,不但有觸電的危險;還有可能引起火災。避免周圍有過多高大建筑和電線,以免給自己帶來傷害,或給他人帶來困擾。
不要在公路或鐵路兩側放風箏。公路上來往車輛多,鐵路上也常有火車通過。有人為了把風箏放起來,只顧向前奔跑,還有的同學喜歡拉著風箏線倒退著走,這時如果有火車或汽車通過,就容易出交通事故。
小學關于風箏的古詩只有《村居》。
一、原文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二、譯文
農歷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著。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三、出處
清?高鼎《村居》
賞析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主要寫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兒童的歡聲笑語,興致勃勃地放風箏,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
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前兩句的物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描寫“兒童放風箏”的古詩如下:
清代高鼎的《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賞析: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讀了這首詩,讀者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美麗春景,一起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第一、二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
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寫活了,人們仿佛感受到那種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氣氛,人們的眼前也好像涌動著春的脈搏。
“拂堤楊柳醉春煙”,村的原野上的楊柳,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艷陽高照,煙霧迷蒙,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第三、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上兩句的物而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與醉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作者簡介:
高鼎,清代后期詩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戰爭之后,大約在咸豐年間(1851~1861),其人無甚事跡,其詩也多不合那個時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有關放風箏的《村居》詩。著有《拙吾詩稿》。
1、
夜靜弦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
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
――唐?高駢《風箏》
2、
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
人人夸你春來早,欠我風箏五丈風。
――清?孔尚任
3、
江北江南低鷂齊,線長線短回高低。
春風自古無憑據,一伍騎夫弄笛兒。
――明?徐謂《風鳶圖詩》
4、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清?高鼎《村居》
5、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秋千打四圍。
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
――清?鄭板橋《懷濰縣》
標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