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 > 生活 >   >  正文

青年突擊隊同心戰汛顯擔當

評論

守護暴雨下的十三陵水庫


(相關資料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65歲的北京十三陵水庫,剛經歷了半個多世紀歲月里為數不多的幾次一級防洪響應。守護水庫安全的團隊中,85后、90后占了多半,也有剛參加工作1個多月的00后。

這座以防洪發電為主要功能的水庫扛住了北京有儀器測量記錄140年以來的最強降雨。降雨量極值出現在與十三陵水庫同在昌平區的王家園水庫,為744.8毫米。

盡管與王家園水庫不在一個流域,但強降雨和上游來水也使得十三陵水庫庫區水量快速上漲。從7月29日起的本輪強降雨過程中,十三陵水庫庫區的最大雨量達到538毫米,上游長期干涸的德勝口溝、錐石口溝出現了洪水奔騰下泄的場景。日常蓄水量維持在1900萬立方米左右的庫區,幾天內水量漲至約4000萬立方米,水位也從日常的85米漲至90多米。

十三陵水庫管理處工程管理所副所長李紅斌經歷過11年前的北京“7·21”大雨。和這名35歲的年輕人一樣,工程管理所的很多同事都沒見過幾天前那么大的雨。

工程管理所所長魏效鳳說,7月29日22時,十三陵水庫水旱災害防御辦公室啟動了防洪排澇應急一級響應,按照相關規定,他們這個10多人的團隊開展了預警應對工作,對雨水工情進行收集整理。

在一級響應下,負責水工建筑物安全的李紅斌需要和團隊不斷對大壩、溢洪道和輸水系統“三大件”進行巡查,每兩個小時巡視一次。

“壩長是627米。”李紅斌清楚地記得這個數據,但他說,巡視一次大壩來回要走的遠不止1公里多,因為中間還得檢查進水塔、閘室等建筑的安全情況。通常會有兩撥人同時巡檢,做到拉網式的全覆蓋,確保沒有巡檢死角。

按照一級響應的要求,雨量越大,巡檢的頻次越高。在李紅斌看來,雨中巡檢,尤其夜里的雨中巡檢最危險,雨大路滑,得萬分小心。

對90后陳立志來說,他守護水庫的任務之一就是追著上游來水的水頭跑,及時發回眼見的最新水情,供同事測算來水對水庫的影響。

陳立志說,他所在的水環境管理所主責之一就是偵察水情。十三陵水庫上游223平方公里以及5條主要入庫河道,就是陳立志和10多名同事的陣地。

收到預警后,陳立志和同事把上游的德勝口溝、錐石口溝、上下口溝、老君堂溝、德陵溝5條河道捋了好幾遍,主要檢查河道里有沒有障礙物。在一條河道附近,陳立志看到停了一輛大巴車,漲水后車有可能被沖走,淤積河道,成為隱患。上報相關部門后,大巴車被挪走。

7月29日起,雨不停地下,水庫上游的德勝口溝、錐石口溝水位上漲很快,陳立志和同事加大了巡河的頻次,每條河一天得跑3次,在一些重要的點位得下車冒雨查看。

偵察水情時其實風險不小,雨大、路滑,還有可能碰到山洪、泥石流。對此,陳立志略顯平淡地說,這就是一份責任。

一級響應的要求下,十三陵水庫管理處工程管理所需要每半個小時向上級發送一次水情數據。這是一項簡單枯燥但十分重要的工作,工作人員要把水位、雨量等數據不斷計算、校準、上傳,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有可能成為區委部門重要決策的依據。

侯思宇和陳飛是水文班組的兩名年輕人,從7月28日起就一直盯在這個崗位,幾十個小時連軸轉,只能偶爾輪休幾個小時。

此次強降雨來襲,侯思宇主動承擔起最累、最難、最危險的夜間水文數據測報工作,常年的水文工作讓他對水庫站點的水文特征值、水準點位置及高程等信息都牢記于心,各種儀器的使用、保養、故障排除更是信手拈來。他說自己對這些工作很熟悉,夜間值守再合適不過。

北京昌平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8月3日發布風險提示稱,十三陵水庫將于近日開閘泄洪。對侯思宇和陳飛來說,他們發送的數據還得增加新的內容,要到一線觀測洪水的下泄量。

00后翟天琪20多天前剛剛到十三陵水庫管理處運行管理科報到,是水利部門的一名新兵。一級響應之后,她住在單位開始了高強度的工作。對她來說,這是一次把書本知識快速轉化為工作實踐的經歷。

她加入這個集體前不久,十三陵水庫剛度過了65歲生日。她時常聽到前輩講起十三陵水庫的建庫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幾天來的硬仗似乎讓她更理解這16個字。

事實上,十三陵水庫管理處的青年突擊隊只是昌平區頂在防汛一線年輕人的一個縮影。團昌平區委書記金峰說,此次極端天氣來襲,有不少青年突擊隊沖在最前線,攻堅克難、勇于奉獻。

青年“守堤人”帶頭沖鋒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艷

30歲的沈宗博執行過多次城市防汛備戰任務,這次他站在了天津靜海大清河的大堤上。作為中建六局水利水電公司防汛搶險突擊隊的青年隊員,他的任務是在上游洪水來襲之前,加固大堤,保衛家園。

這幾天,大雨、酷曬、桑拿天輪番“光臨”大堤,給這些守堤的年輕人帶來了不少麻煩。他們的衣服一直都沒干過,不是被雨水淋濕,就是被汗水浸透。有的人出現頭暈中暑的癥狀,但每個人都不敢有片刻懈怠。

大堤另一側是數萬群眾的家。為了避免遭受洪水災害,當地有3萬余名村民陸續背上行囊暫別家園,而沈宗博他們選擇了相反的方向。

7月31日深夜,沈宗博在手機上收到消息,公司團委號召團員青年、志愿者組建防汛搶險突擊隊,他毫不猶豫地報名了。8月1日凌晨3點得到確認消息,早上6點多,他已經從城市的另一端趕來,在大堤上投入搶險工作。對他而言,這是一件有使命感的任務。

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承擔著引洪入海的使命。經歷了持續暴雨,連日來海河流域洪水持續演進,天津境內永定河、大清河、薊運河等重點行洪河道持續高水位運行。根據測報,大清河洪水將于8月4日早晨抵達天津,而子牙新河將于8月7日迎來上游洪水。

要確保泄洪、分洪過程安全平穩,其中河道、堤防等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的作用至關重要。

中建六局水利水電公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經理楊博告訴記者,接到任務后只用了半天時間,就從全市各個項目中迅速集結了200多人參與大清河河堤加固任務。

因為時間太緊,大家一開始都沒有穿雨衣、雨靴,突然天降大雨,沒有一個人退下來,全都深一腳淺一腳踩在泥水里接著干。每個人心里都清楚,洪水不等人,必須搶在它到來之前完工。大家連續工作了7個小時,完成了1.9公里的堤岸加固。

從四面八方集結來的“守堤人”越來越多。“青年突擊隊帶頭沖鋒,大家勁頭都很足。”33歲的楊博說,眼下又有700多人投入新的任務——全長近7.5公里的子牙河兩岸河堤加固。

這一次任務量更大,難度也更高一些。楊博說,子牙河兩岸的地面高低不平,標高的高低差比較大,需要投入更多的技術力量。

這幾天,楊博每天只有兩三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他要操心的事很多,工人是從四面八方來的,大家原本干不同專業的活兒,來了之后要統一培訓和技術交底;長長的河堤路面情況復雜,有的是土路、有的是混凝土路面,還有的是瀝青路面,“這就涉及幾種不同的工藝”。

這支水利工程建設和防洪治澇領域的專業團隊,憑借豐富的經驗,展現了超高的效率。只見現場人頭攢動,鏟土、撐袋、裝土、搬運……大家分工明確、各負其責、有條不紊,對薄弱堤段、堤防加厚加高。

據現場總指揮、中建六局水利水電公司總經理特別助理宿明輝介紹,除了近千人的隊伍之外,現場還調度了挖掘機、裝載機、運輸卡車等大型機械設備,力保高標準完成河道堤岸清表、沙袋裝填、彩條布鋪設、碼放沙袋等任務。

“這些沖鋒在前的黨員先鋒模范和青年生力軍突擊隊,充分體現了忠誠擔當使命必達的中國建筑精神。”宿明輝說。

聞“汛”而動 “志愿紅”主動請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江濤 通訊員 段承濤 曹森學

“我也要去!咱們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00后劉訓鈐作為“燕歸巢”河北邢臺籍返鄉大學生在邢臺市助學公益協會參與暑期實踐。面對汛情,邢臺市助學公益協會緊急籌集10萬余元的物資并組織青年志愿者成立青年突擊隊,她隨即向協會團支部遞交了“請戰書”,隨隊來到信都區城計頭鄉,搬運物資、統計報表、卡口值守、道路清淤,處處都能看見這名大學生忙碌的身影。

受臺風“杜蘇芮”影響,邢臺多地出現強降水,部分河流超保證水位,數萬群眾緊急轉移避險,防汛形勢嚴峻復雜。團邢臺市委堅決落實省、市決策部署,第一時間發出倡議,號召廣大團干部、團員青年主動向所在地防汛救災指揮部門報到,組建青年突擊隊,積極參與險情排查、搶險固堤、人員轉移、積水清理、物資轉運等各類攻堅任務,同時緊急招募青年志愿者,著眼被轉移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實際需求,開展群眾安置、秩序維護、醫療防疫、心理疏導、環境清潔等便民利民服務工作。

雨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責任。作為邢臺市寧晉縣大曹莊鎮的一名年輕干部,江川熟識轄區內的大街小巷。7月31日凌晨,他帶領青年突擊隊沖鋒在前,先后從東鎮東新區、北鎮市場街、定魏線沿街門市轉移多名被困群眾。作為大曹莊鎮應急搶險救援的一個縮影,為了保住大曹莊鎮洨河南堤,不讓更多的村民遭受損失,在5.7公里長的堤壩上不知留下了江川和同伴們多少腳印和汗水。

在防汛救災中廣大青年沖鋒在前,挑重擔、當先鋒、打頭陣,青春在一線閃光。

95后小伙王璐是南和區住建局青年突擊隊的一員,7月31日凌晨4點,在接到南澧河北河堤需要加固的任務后,第一時間向領導請纓,奔赴一線。搬運沙袋、加固堤防,突擊隊員們用汗水筑起了“青春堤壩”,保衛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任澤區永福莊鄉馮莊村低洼地段形成積水,造成村莊自來水管道破裂,80后村支書馮永彬第一時間組織人員趕往現場查看,冒雨開展管道搶修。當挖掘機挖出自來水管道破損處之后,馮永彬第一個跳進積水坑,帶領該村防汛小組人員爭分奪秒搶修管道,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搶修工作,用最短的時間恢復了群眾供水。

7月31日中午,在邢臺信都區沙河特大橋附近,因水位上漲,有兩名老人被困河中。邢臺市利民街消防救援站接警后,第一時間組織青年骨干穿過河中大壩,利用救援繩和吊車,從20米高的高架橋上下到河中,攜帶橡皮艇和救生裝備將被困老人救回并轉移至安全地帶。經過約兩個半小時的救援,兩名老人成功脫險。

信都區前南峪賓館是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之一。7月30日安置點緊急啟用,00后青年侯鈺新第一時間奔赴現場,維護秩序、安置群眾。由于被安置群眾年齡跨度大且老年人居多,他特別提醒餐廳廚師把飯菜準備的軟一些。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紅”,青年志愿者自覺踐行“厚樸善美、勤奮自強”的邢臺城市精神,以危難見真情的傾情付出詮釋“溫暖之城”的大愛底色。團南宮市委積極動員團員青年及志愿者,組織15支青年突擊隊,深入社區、村莊檢查低洼地帶的排水情況,雨后及時清理淤泥、排除積水,對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區域設置警示標志,并通過微信群提醒群眾注意。

寧晉十中是寧晉縣賈家口鎮的一個安置點,900余名群眾安置在此。邢臺市助學公益協會寧晉縣志愿服務隊志愿者收到消息后,迅速組織志愿者來到安置點,為集中安置群眾發放生活物資。

團隆堯縣委聞“汛”而動,積極聯系愛心組織和熱心企業為安置點受災群眾和防汛一線工作人員送去礦泉水、自熱米飯、手電、被褥等生活物資,總價值兩萬余元。

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連日來,在團邢臺市委號召下,邢臺青年積極投身防汛工作,以奮斗之姿兌現著“強國有我”的誓言,譜寫出同心戰汛的青春之歌。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