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已養成租用共享充電寶的習慣。圖為市民正在租借充電寶。
(相關資料圖)
租了一個充電寶,充了不到4小時,卻被收費24元。近日,市民林先生撥打廈門日報熱線968820稱,他在逛街時租借了一個共享充電寶,覺得收費有點貴。
街頭共享充電寶漲價幅度大,從2021年的1元-1.5元/小時,到現在,有的已漲至6元/小時。記者針對共享充電寶的市場現狀展開調查。
【市民反映】
計價規則與標示價格不符
林先生說,7月25日下午,他在中山路附近租借了一個美團充電寶,充電寶上醒目地標著“1.5元起充”的字樣。“我以為充一個小時只要花1.5元,充了近4小時,沒想到歸還時系統顯示收費24元。”林先生展示手機付款頁面,上面的價格明細寫著每30分鐘收費3元。
“事后我聯系美團人工客服反饋了這個問題,他們給我的訂單退了款。”林先生說,雖然美團核實情況后,明確指出訂單的計價規則和所標示的價格不符,并做了退款處理,但他也很不解,共享充電寶的收費價格為何會變得如此貴。
【記者調查】
相隔100米 差價2元/小時
記者使用共享充電寶的租借地圖進行了搜索,并查看了各個租借點的具體價格。記者發現,“街電”“怪獸充電”“美團充電”三個品牌的共享充電寶,并沒有在全市范圍內統一定價,甚至在部分相同區域,還會出現單價差——如在黃厝附近,相隔不到100米的距離,兩個同一品牌共享充電寶的差價能達到2元/小時。記者還發現,在環島南路、中山路、沙坡尾等旅游景區,共享充電寶的價格普遍偏高,達到6元/小時。雖然在江頭北路等區域還有收費1元/小時的共享充電寶,但數量寥寥無幾。
7月30日上午,記者在后埔二路附近租借了三個品牌的共享充電寶,容量均為5000毫安,“街電充電”價格為4元/小時、“怪獸充電”價格為3元/小時、“美團充電”價格為4元/小時。記者租借了約兩個半小時后,每個充電寶收費價格均在10元左右。
此外,記者發現, 網上5000毫安的充電寶售價為五六十元,也就是說如果以6元/小時的價格計算,市民每次租借2小時,借5次的費用就能買一個5000毫安的充電寶了。
【商家回復】
實行差異化定價策略
針對我市不同區域的共享充電寶存在收費不同的情況,記者分別致電聯系多個共享充電寶品牌的客服。
街電的回復是,不同設備收費策略不同,是商家各地區代理根據地段等不同情況而設定的。美團也是相似的說法,“為貼近市場,美團充電業務實行差異化定價策略”,并表示美團充電業務會基于當地市場情況,參考行業報價以及具體合作商家的建議進行具體價格設定。
【專家聲音】
規范行業經營
避免無序漲價
針對目前共享充電寶市場存在的問題,記者聯系上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江航。他告訴記者,早年共享充電寶剛推出時,商家為了搶占市場,不約而同選擇了低價策略培養市民消費習慣。當時主要采取補貼策略換取低價,此操作和共享單車早期的經營策略是類似的。市場占領了,用戶黏性也逐漸形成,但由于收益小于成本,共享充電寶的商家大多是虧損的。如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養成后,商家為了盈利,靠回收補貼和提高價格“回血”。還有就是,不少消費者租借充電寶后,并未歸還,商家提高價格,也是降低固定成本流失的一種方式。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漲價必然導致需求降低,但充電寶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典型的必需品。”江航告訴記者,在這種情況下,商家會采用提高價格的策略,來提高銷售收入。雖然消費者不喜歡被商家在緊急情況下“宰一刀”,但是相較于手機續航焦慮,能用錢解決還是可以接受的。
“手機續航焦慮不可避免,但商家借此來肆意漲價不可取。”江航認為,有關監管部門可以出臺相應政策和收費標準,規范此行業的經營現狀,避免無序漲價的情況發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