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2021-03-31 15:03:04
作者 關不羽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和個人飼養寵物的越來越多,這當然不是壞事。但是,棄養的寵物變成流浪動物后就成了社會公害。最常見的流浪貓狗,攻擊人類、傳播疾病、威脅野生動物等等危害不可謂不烈。很多民間公益組織、愛寵人士正規的收容收養值得贊揚和支持,但是另一些所謂“愛心人士收養”卻是麻煩制造者,甚至還引發了令人發指的人倫悲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19年12月21日,遼寧省鞍山市發生了一起匪夷所思的弒母案。95后女子寧某因在銀行和網絡金融的十幾萬貸款無法償還,產生了自殺的想法。她擔心母親無法承受她自殺的事情,竟利用安眠藥等多種手段將母親殺害。那么,她為什么要大額舉貸呢?竟然是為了收養流浪貓。
法院公告的裁判書顯示,寧某大專學歷,無固定工作,與母親租住一處房產用來養貓養狗,花銷很大,到處借貸,由此引發了悲劇。根據《中國經營報》等媒體報道,她借貸養貓狗并不是搞寵物業,而是收養流浪貓狗。她母親非沒有阻止她,甚至連她的貸款也是一直靠母親的工資來還的,她卻殺死了母親。更可悲的是,她作案后并沒有自殺,也沒有投案自首,也沒有逃跑。而是忙于為貓狗安排“后路”,甚至帶著最后三個貓和朋友聚會去了……
寧某最后被判處無期徒刑,一個三口之家只剩下心碎的老父親,令人扼腕。事件的后續報道和評論,大都“淡化”了她為收養流浪貓狗啃老、借貸的前因。但是,這并不能掩蓋事件的真相:古有率獸食人,今有“愛心”弒母。
寧某的惡行是極端案例,并不常見。但是,收養流浪貓狗的“愛心人士”為禍一方的案例比比皆是。程度雖然達不到鬧出人命的程度,也足夠用惡心二字來形容了。
2016年《華商報》發表了一篇題為《78歲老太養流浪狗 鄰居受不了準備搬走》的報道,西安臨潼區有位鄭老太,因收養流浪狗被網友稱贊“有大愛的老人”。然而,她養了一屋子的狗,導致所在樓層環境臟亂差。每天上午、下午,小區的保潔員都要特別清掃老太太所在的4層樓道,還需要噴灑大量的空氣清新劑、消毒液。然而老人入住三年,一分錢物業費也沒有交過。更嚴重的是,其他業主為了防范被老太的狗咬傷,只能在出行時發現樓道有狗就打電話到物業,物業至少得派2名保安拿著打狗棍護送業主出門。如此惡劣的環境,導致老太所在樓面的五戶鄰居中有三家不堪其擾搬家了。
真不知道稱贊這位老人“有大愛”的網友是不是愿意隔壁住上這樣的“大愛”?令人遺憾的是,這種為了收養流浪貓狗,嚴重影響他人正常生活的“大愛”屢屢見諸媒體,很多都是只聞吐槽不見解決的不了了之。不解決的理由五花八門,諸如社區的流浪動物收容所已滿、在屋子里養貓狗沒法管,當然也少不了要求那些被禍害得不輕的小區居民為“大愛”奉獻寬容的“神圣之聲”。在要求別人犧牲正當權益時,大愛、小愛們總是特別慷慨。
然而,這不是愛不愛的個人感情問題,而是誰該負責的社會治理議題。貓狗無辜,責任在人。
流浪貓狗成為社會問題的源頭當然是不負責任的飼養者,無可爭議。2020年,根據《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浦東警方對吳某處以罰款500元,并吊銷養犬登記證。這是中國棄養寵物第一案,輿論的反應很正面。今年的兩會更有政協委員提出了棄養寵物記入個人征信系統等寵物飼養管理措施的提案。罰款500元處罰是否過輕、政協委員提案的具體內容是否合理可行或可商榷,但加強管理和處罰的方向無疑是正確的。這是治本之策。
治本需要時間,治標仍然是重要的。因為情況已經非常嚴峻了。中國流浪貓狗每年增加50萬頭(只),總數達到四五千萬,已經成為公害,急需應對。政府部門不應放任流浪貓狗泛濫成災,更不該允許非正規的“民間收養”“大愛”們胡作非為。“大愛們”非但沒有解決流浪貓狗的公共危害,而且放大了風險。將大量貓狗集中飼養在人口密集區,增加了傳染疾病、傷人襲人的危險。
這些所謂“大愛”連最基本飼養和管理動物的常識也沒有,既不注射疫苗,也沒有約束動物行為的能力。他們在哪里,哪里就是貓狗追逐恐嚇他人、日夜吠叫、隨意便溺的一片狼藉。他們散播的不是愛心而是惡心和危險。對此應該堅決予以處置。
與此同時,要對收容流浪寵物有嚴格的規范,收容不可能是無限制的,收容期滿未能被領養的流浪寵物、有傷人行為的流浪動物必須無害化處理。這是國際通行的慣例,然而這些正常的管理措施,又會被一些所謂“愛心”的聲音甚至行為阻撓。這種干擾是必須排除的。
連人的合法權益都得不到保護的社會是不配談什么愛不愛的,對他人合法權益不尊重的人也不配談愛不愛。弒母的寧某、擾鄰的鄭老太不是滿懷愛心,而是偏執、自私,流浪貓狗只是他們自我滿足的工具,而不是正常的關愛。阻撓對流浪貓狗收容、管理和無害化處理的所謂“愛心人士”也是出于同樣的偏執自私之心。他們對社會、對他人的冷漠才是真實的一面。再也不能放任偏執和自私濫用“愛心”的名義為禍社會了,政府管理部門、媒體輿論責無旁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