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  正文

從8家增至100家 國資A股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漸入佳境

評論

當前多在民營企業中推行實施的員工持股計劃,有望在政策指引下向國有控股企業進一步滲透。日前,證監會明確提出,鼓勵包括國有控股企業、金融企業在內的上市公司依法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強化激勵約束。

自2014年6月份《關于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發布至今,4年多來已有逾900家A股公司推出了員工持股計劃(包括取消、終止以及披露多期計劃,下同),其中民企以接近九成的比例占絕對主導地位。

那么,推出過員工持股計劃的約百家國有控股企業(央企和地方國企),利益綁定期間對企業業績有多大的提振作用?計劃披露以來公司股價又表現如何?在監管層加大相關基礎性制度改革力度,更好地服務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金融改革的主基調下,這值得一探究竟。

上市國企當配角

據上證資訊統計,截至8月14日,A股上市公司已公布的員工持股計劃預案超過900家,這一數字在2014年僅為60家。其中,國資上市公司從2014年的8家增至今年8月的近100家,相對而言還只是充當了員工持股計劃的配角。

2014年,包括易華錄、上港集團、國星光電、海格通信等8家國有控股企業在當年披露了員工持股計劃,其中,易華錄因當時國務院國資委對央企推出員工持股計劃政策尚不明確,通過修改定增方案間接取消了普惠制的員工持股計劃。

不過,政策環境隨后發生轉變。2015年初,國務院國資委審議了《關于混合所有制企業實行員工持股試點的指導意見》,同年5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2015年度指導監督地方國資工作計劃》提出,指導地方國資委研究制訂混合所有制企業實施員工持股試點的管理辦法,規范開展員工持股試點工作。

政策支持之下,A股上市國企推進員工持股計劃積極性大增:地方國企加速推進,央企跟進探路。統計數據顯示,地方國企方面,2014年以來每年及2018年1月至8月,披露員工持股計劃的分別為6家、30家、22家、5家、7家。

央企方面,除了取消員工持股計劃的易華錄,2014年僅有浙江大學旗下的眾合科技推出員工持股計劃,并在當年實施完成。2015年,央企陣營迅速擴容,包括招商銀行、岳陽林紙、當升科技等14家央企試水員工持股計劃(其中紫光學大已取消)。2016年,央企案例則有所減少。

或許是政策面逐步明朗,到了2017年,共有7家央企披露員工持股計劃,首次超過地方國企的5家(其中各有1家取消)。不過,2018年至今,僅有中鋼天源披露了員工持股計劃,并于3月底實施完成。

至于股份來源渠道,地方國企更多嘗試在二級市場購買,而央企則主要以非公開發行方式進行。有分析人士認為,前者無需證監會行政審核,而且股份鎖定期不同,前者只需鎖定12個月,非公開發行需要鎖定36個月。

利益綁定見效果

對于員工持股計劃,普遍的觀點是,將員工和上市公司利益進一步捆綁,是企業實現長久發展的強有力舉措。這也得到了多家上市國企的肯定,記者采訪后發現,“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對后續業績促進和改善產生了積極的效應”成為一種共識。

比如應急領域的辰安科技,2017年3月發布第一期1億元、涉及450名員工的員工持股計劃(董監高占比三成),杠桿比例為1:1,目前計劃已實施完成。自實施員工持股計劃以來,公司業績實現長足進步,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扣非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1.49%、589.87%。對于今年上半年業績的勁增,公司副總裁兼董秘吳鵬表示,主要是由于公司海外項目以及正在執行的合肥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監測項目的推動。

“從流程上講,國企推行員工持股計劃相對比較復雜。不過,一旦決定推進落實,當然希望對業績和市值起到積極作用。”某央企上市公司董秘告訴記者,推出持股計劃并不僅僅是為了穩定股價,主要還是為了綁定企業上下的利益以持續提升公司經營水平,并從這一層面向投資者傳遞信心。

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扣非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4.37%、120.75%、165.42%的安徽水利(現擬更名安徽建工)即是如此。作為地方國企改革標桿企業,安徽水利2016年3月宣布,通過吸收合并建工集團以實現建工集團整體上市,募配對象就包括安徽水利2016年度員工持股計劃。截至今年6月12日,安徽水利2016年度員工持股計劃的持股比例為5.39%。

類似的還有岳陽林紙,自2015年6月披露定增預案及員工持股計劃以來,公司業績實現快速發展。據公告,近200人的員工持股計劃募資上限為1.5億元,資金來源均為員工合法薪酬、自籌資金等合法的途徑,鎖定期36個月。

從業績表現看,2015年的扣非凈利潤同比下滑的岳陽林紙,2016年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超過72%,2017年為311%,今年一季度高達4686%。有市場人士表示,岳陽林紙是通過央企改革實現華麗轉身的典型例子。

此外,南洋科技、老白干酒等地方國企均是受益于此。

有受訪的國企上市公司表示,在首次涉足員工持股計劃后,等相關股份限售期結束會根據實際情況考慮第二期計劃。此外,也會考慮進行股權激勵。

一位地方國企上市公司證券代表說:“員工持股計劃側重綁定普通員工,股權激勵側重對管理層的激勵,作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工具,兩個維度同時推進有利于多層次的激勵機制,這是我們正在研究推進的。”

浮虧案例占多數

4年過去,這些上市國企員工持股計劃的盈虧情況如何?統計數據顯示,已經完成購買的案例浮盈相對較少,大多數目前處于浮虧狀態,其中包括部分虧損離場的員工持股計劃。

比如五糧液,公司今年4月完成定增,以21.64元/股(前復權后為20.81元)的價格向包括包括國泰君安資管計劃、君享五糧液1號等不超過10名投資者募資18.15億元,用于信息化建設等三個項目。其中五糧液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委托的國泰君安資管計劃認購份額最多,達2370萬股,認購金額為5.13億元,占發行后總股本的0.61%。按最新股價計算,該員工持股計劃的認購浮盈率超2倍,浮盈約11億元。

再看辰安科技,截至2017年8月18日收盤,公司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已通過二級市場競價交易、大宗交易方式累計買入公司股票256.6萬股,成交金額1.01億元,成交均價39.67元/股,買入成本前復權后目前的浮盈率達65%以上。

格力電器、招商銀行、老白干酒、紫光股份等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目前也浮盈不少。

但也有雙塔食品、中國高科、眾合科技、百花村等上市國企員工持股計劃出現較大虧損或浮虧。2015年4月,雙塔食品推出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同年6月完成股票購買,交易均價37.395元/股,涉及股票1499.9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2.97%。今年6月,公司宣布該部分股票全部出售。從2016年6月鎖定期結束后公司股價的表現看,雙塔食品此次員工持股計劃最終以虧損離場。

“現在的確是浮虧的。”某家剛實施完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買入的地方國企上市公司董秘對記者坦言,股價表現不是公司能控制的,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企業與員工的利益共擔激發動能,做強做大企業回饋投資者。

標簽: 員工 持股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