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華北制藥發布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受托管理事務年度報告(2018年度)。這家曾是我國最大抗生素生產基地的公司,于8年前開始轉型,但如今營收徘徊不前、負債率接近70%、2年換3任董事長,其中兩任因嚴重違紀被調查。
不僅如此,在財政部6月初宣布的2019年度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中,華北制藥被列入77戶醫藥企業檢查名單中。記者發現,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2.14億元,同比增長19.52%,其中醫藥化工收入84.37億元,同比增長28.26%。而與此同時,其銷售費用26.39億元,同比增長92.56%,遠超同期營業收入增幅。同時,其業績靠政府補助,去年政府補助占歸母凈利潤9成。華北制藥集團子公司曾違反《藥品管理法》被收回藥品GMP證書。
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Health創始人趙衡向新京報記者表示,藥企的主營業務從原料藥向制劑藥轉型并不容易,原料藥的銷售渠道和生產方式都相對簡單,而制劑藥則需要生產產品,做大品牌,主要銷往醫院、醫療機構,無論是研發還是銷售渠道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6月21日,新京報致電華北制藥證券部,電話無法接通。
業績靠政府補助,去年政府補助占歸母凈利潤9成
華北制藥2018年報顯示,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1.50億元,同比大幅上漲703.03%,但歸母扣非凈利潤僅2249.07萬元,同比上漲2.45%,從年報來看,二者之間增幅差距與政府補助有關。2018年,華北制藥獲得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1.35億元(占歸母凈利潤的90%),相比2017年的3950.50萬元大幅提升,而華北制藥在6月5日發布的公司債券相關公告中也提及,這是本年度營業利潤變動的主要原因。
縱觀最近五年,華北制藥的營收都不樂觀。2014年-2018年,華北制藥營業收入同比變動幅度分別為-24.42%、-15.87%、2.28%、-4.62%、19.52%,五年間有三年同比下滑。
根據華北制藥2017年2月公告,在2009年,公司股東華北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華藥集團”)曾制定了“一二三”的發展目標,即2011年、2013年、2015年分別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200億元、300億元。從上市公司的層面來看,2015年,華北制藥年報中,營業收入僅為79.03億元,至去年末也未過百億。
而在歸母凈利潤方面,華北制藥2013年到2018年實現1366萬、3853萬、6285萬、5442萬、1876萬、1.51億,不過其扣非凈利潤并不樂觀,2013年到2018年分別為-1.21億、-3054萬、240萬、-5123萬、2195萬、2249萬。
記者梳理發現,2013年-2017年,華北制藥分別獲得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1.28億元、1.62億元、6456.97萬元、5620.14萬元、3950.50萬元,超出當年歸母凈利潤。
銷售費用接近翻番,遠超營收增幅,負債率近70%
實際上,作為我國最大的化學制藥企業之一,華北制藥從事醫藥制造已經60年,目前主要從事醫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業務,產品涉及化學藥、生物藥、營養保健品等。
面對近年來的業績情況,華北制藥在年報中稱,醫藥經營環境錯綜復雜,環保約束壓力日益增大,原輔材料、能源動力和人工等成本持續上漲,融資環境趨緊,融資成本升高,“兩票制”、醫保控費等行業政策陸續落地,給企業經營帶來了巨大壓力和挑戰。
另一方面,醫藥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同時生產原材料、能源、動力、人工成本費以及環保治理投入的不斷加大,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公司內部體制機制、結構調整等改革任務將十分嚴峻。此外,藥品研發存在高投入、高風險、周期長等特點,研發過程中存在諸多不可預測因素。
面對上述局面,華北制藥開始逐步調整營銷策略,加強精細化招商和終端銷售,加大學術宣傳及推廣力度,重點提升制劑藥、生物藥銷售力度,而這也導致了2018年華北制藥銷售費用高達26.39億元,同比增幅高達92.56%。
上市以來,華北制藥的銷售費用節節攀升。在2003年之前,華北制藥的銷售費用基本維持在千萬元,從2003年至2009年,華北制藥的銷售費用在1億元-3億元區間,2010年華北制藥的銷售費用首次超過3億元達到3.73億元。
在此之后,華北制藥的銷售費用幾乎每年都在增長,2011年至2016年分別為5.35億元、5.17億元、6.31億、7.58億元、7.10億元、7.59億元,2017年,公司銷售費用達到13.71億元,2018年銷售費用則高達26.39億元,同比幾乎翻倍。
銷售費用幾乎翻番的同時,公司去年總的營收增幅不到20%。
2018年,華北制藥也在拓寬融資渠道,發行超短期融資券10億元。不過,回顧最近5年,公司負債率正持續攀升。2014年底-2018年底,華北制藥負債率分別為66.3%、67.1%、67.9%、69.2%、69.2%。
同花順數據顯示,在A股332家醫藥公司概念股中,2018年底,華北制藥憑借69.2%的負債率位列第13位,高于*ST生物、ST康美等數百家上市公司。
2年換3任董事長,兩任因嚴重違紀被調查
2009年,華北制藥出現歸母凈虧損3.82億元,同比下降236.89%。也就是這一年,河北省國資委旗下的冀中能源對華北制藥進行重組,公司開始尋找新的利潤點。2011年,華北制藥開始從原料藥向制劑藥的戰略轉型。
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Health創始人趙衡告訴新京報記者,藥企的主營業務從原料藥向制劑藥轉型并不容易,原料藥的銷售渠道和生產方式都相對簡單,而制劑藥則需要生產產品,做大品牌,主要銷往醫院、醫療機構,無論是研發還是銷售渠道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
在華北制藥轉型的過程中,重組華北制藥的冀中能源集團確實多次向華北制藥“輸血”。
作為華北制藥的大股東,冀中能源集團不僅控股華北制藥,旗下還有冀中能源和金牛化工兩家上市公司,華北制藥的前三任董事長也均來自于集團。
2009年,冀中能源重組華北制藥時,集團董事長王社平兼任華藥集團董事長。2015年以來,華北制藥的董事長更替進入“快車道”。2015年1月,王社平辭任董事長一職,集團產權與資本運營部副部長楊海靜接任華北制藥董事長,又于2016年10月辭職;2016年11月,集團原副董事長郭周克接任華北制藥董事長,2017年2月辭職。
2017年2月11日,華北制藥收到上交所問詢函稱,2015年以來,公司連續有3名董事長先后離職或辭職,請公司結合近三年實際經營情況,核實并披露短期內公司董事長頻繁更換是否對公司戰略穩定性、業務發展、經營業績等產生影響及具體情況。當時華北制藥回復稱,上述人員變動均屬于正常的工作調整。
不過隨著時間流逝,華北制藥三任董事長中有兩任因嚴重違紀被調查,分別是王社平、郭周克。
根據河北省紀委2017年5月23日消息,河北省紀委對王社平、郭周克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經查,王社平多次出入私人會所并接受私營企業主的宴請,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干部選拔任用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并收受財物,向從事公務的人員贈送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禮品、禮金;郭周克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企業經營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并索取、收受財物。上述行為已構成嚴重違紀并涉嫌犯罪。
環保因素影響盈利能力
最近幾年,華北制藥業績增長緩慢與環保息息相關。
華北制藥在2018年報中就曾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對環境整治力度不斷加大,環保標準明顯提高,將帶來產品盈利能力下降風險。
其實早在2017年,華北制藥就曾受環保因素影響,注射用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原料供應不足,導致其生產量下降。同年,公司為降低環保改造影響,藥用中間體青霉素鉀、七氨基頭孢烷酸提前進行備貨導致庫存偏大,增加比例較高。
而在2016年,華北制藥先是由于環保壓力增大、搬遷等多重因素,公司抗感染類化學原料藥以及相關醫藥中間體原料藥收入有所下降,公司原料藥產品出口收入下降,部分原料藥市場供應不足,心腦血管類制劑收入有所下降,醫藥中間體及部分化學原料藥出口收入大幅降低,毛利率降低。
隨后,公司又收到石家莊市政府部門下發的《石家莊市大氣污染防治調度令》,要求全市所有制藥企業全部停產,未經市政府批準不得復工生產。此次停產一直持續到2017年初,并造成公司2016年利潤減少5493萬元。
華北制藥集團子公司曾違反《藥品管理法》
記者在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上看到一則對華北制藥集團先泰藥業有限公司的跟蹤檢查通報,通報顯示,2015年12月,國家食藥監總局核查中現場檢查發現在一無標識的房間內存放大量物料無標識,無管理臺賬,無貨位卡;物料未有序存放;合格品、不合格品無明顯標識;《2014年年度產品質量審核報告》中普魯卡因青霉素(批號1408153)溶劑殘留乙酸乙酯數據44ppm,與該批次偏差調查處理記錄中數值90ppm(內控標準為≤50ppm)不一致;普魯卡因青霉素(批號1401126)溶劑殘留正丁醇數據248ppm,與該批次偏差調查處理記錄中數值395ppm(內控標準為≤300ppm)不一致。
國家食藥監總局認為,華北制藥該子公司對于確認與驗證方面的缺陷,不能確保不再次出現類似問題;對于產品質量回顧分析的缺陷,企業未能對乙酸乙酯超出內控標準情況進行相應調查。華北制藥集團先泰藥業有限公司上述行為已違反《藥品管理法》及藥品GMP相關規定,河北省食藥監局已收回該企業藥品GMP證書,國家食藥監總局要求河北省食藥監局繼續監督企業對相關產品進行風險評估,必要時,采取風險管控措施,并開展立案調查。
標簽: 華北制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