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內,豐巢兩大動作,成為人們熱議焦點。
4月30日,豐巢上線會員服務,以前免費使用的快遞柜宣布收費了。“超時收費”討論熱度未減,5月5日,順豐控股又發布公告稱,參股公司豐巢開曼的子公司豐巢網絡與中郵智遞及其股東簽署一攬子交易協議,中郵智遞將成為豐巢網絡的全資子公司。也就是說,豐巢網絡將100%控股中郵智遞,兩大智能快遞柜企業實現“聯姻”。
“超時收費”是否合理?本次收購是否標志著快遞柜行業市場格局走向寡頭競爭,豐巢能否坐實智能快遞柜“一哥”位置?一直以來,日子不好過的快遞柜運營商的盈利狀況是否有望好轉?
豐巢一周之內兩大動作引熱議
隨著疫情推動,“無接觸”經濟迎來發展,也為智能快遞柜市場帶來發展機遇。4月底,豐巢宣布于2020年4月30日上線會員服務,原本免費的服務開始收費。
根據收費標準,普通用戶可免費保管用戶包裹12小時,超時后,每12小時收取0.5元,3元封頂,法定節假日不計費。會員用戶將以5元/月的價格享受滯留包裹保管7天,并獲得5元的豐巢寄件優惠券以及視頻網站7折購買折扣券。
豐巢方面表示,以上會員服務消費者可在線上進行選擇,未經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將不產生任何費用。針對多次滯留包裹在柜占用資源的用戶,豐巢將在兩次免費取件過程中詢問消費者是否要選擇延期保管服務,如仍不同意使用的用戶可選擇不再允許其快件投遞入柜。
豐巢官網首頁豐巢會員服務簡介截圖。
“超時收費”熱度未減,順豐又有大動作。5月5日晚間,順豐控股發布公告稱,參股公司豐巢開曼、豐巢開曼子公司豐巢網絡擬通過股權重組的方式收購中郵智遞,收購完成后,中郵智遞將成為豐巢網絡全資子公司。公告稱,豐巢為做大做強智能快遞柜主業,整合行業優質資源,快速搶占快遞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優勢區位。
重組后,豐巢將擁有市場第一大占有率。根據天風證券研報數據,截至2020年3月31日,豐巢柜機占比約44%,中郵速遞易占比約25%,收購后豐巢市場占有率將達69%。另外,從網絡效應來看,豐巢在一二線城市市占率更高,一線城市市占率超過70%,而中郵速遞易則依托中國郵政優勢,在低線城市布局廣泛。
因此本次豐巢完成收購之后,豐巢網絡效應有望進一步增強,或實現高中低線城市的全面覆蓋。
焦點一:超時收費
律師:收費合法,是否合理還需綜合考慮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豐巢收費引發部分小區業主不滿。其中,杭州一小區因豐巢快遞柜向業主收取超時保管費一事宣布停用其快遞柜,目前該業主委員會正與豐巢進一步交涉。
回到爭議焦點,“超時收費”是否合理?
北京康達(沈陽)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嘉熙表示,本質上,快遞柜提供的服務屬于委托合同的范疇,收費合法。換句話來說,快遞柜服務從誕生以來就是商務服務的范疇,不屬于公益服務。但關于收費是否合理的問題,需要結合快遞柜的收費模式、消費者的接受程度等來綜合考慮。
“快件柜在推廣使用初期,以免費擴大消費體驗。但快遞柜不是快遞服務中的免費贈送品,而是一種新增的獨立服務產品,尤其在當前普遍虧損狀態下,收費有合理性。”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從行業的角度分析稱,目前國內快遞柜服務企業普遍虧損狀態,收費制是通行模式,只是企業做法有別。有的企業是單向收費(即只面向快遞員收費,對消費者免費),有的企業雙向收費(對快遞員寄存收費,對消費者超時取件收費)。
楊達卿表示,由于快遞柜發展還處于初期,快遞柜對消費者收費與否,目前還應由市場和消費者選擇。
影響:快遞柜收費將自動區分潛在客戶
對于消費者是否有權不使用收費的快遞柜的問題,劉嘉熙告訴記者,消費者有權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收件方式,如果不愿為快遞件入柜支付費用,那么消費者可以選擇讓快遞員送件上門或送件到店。
對此,楊達卿表示贊同,快遞柜的使用是發生在快遞服務過程中的新增服務,消費者有權不接受未經溝通的快件入柜和收費,由此,快遞柜使用也需強化服務流程的規范和標準。
另外,快遞柜收費將自動區分出需求不同的消費者,劉嘉熙稱,那些存在對快遞件入柜有需求且愿意為之付費的人,恰恰就是快遞柜行業的潛在客戶群。
焦點二:收購重組
專家:市場規模領先,還不構成實質性壟斷問題
本次重組完成后,行業兩大龍頭合并,從市場份額上看,重組后豐巢有近七成的市場占比,這是否意味著豐巢坐實智能快遞柜“一哥”位置?本次收購是否也標志著快遞柜行業市場格局走向寡頭競爭?
對此,楊達卿認為,豐巢近70%的市場占比只是規模領先,還不構成行業實質性壟斷問題。他強調,目前,智能快遞柜服務市場發展仍處于早期階段,離完善的網絡化布局、充分的數字化服務還有差距。究其原因,他分析主要有兩點:一是投件普及率不夠,中國去年快遞超過630億件,全年人均快遞包裹45件,但中國智能快件柜僅40多萬組,約合3500萬人才有一組快件柜,而日本近乎每個居民樓都有一組快遞柜;二是用戶使用率不高,2019年630億快遞包裹中,入柜比率才占10%左右,消費粘性還沒培養起來。
楊達卿也指出,可以肯定的是,此次收購對順豐強化生態護城河固然有益,但對行業布局影響還有限。
影響:提高行業競爭門檻
一直以來,不論是豐巢還是速遞易,智能快遞柜行業日子都不好過。此前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豐巢營收16.14億,凈虧損7.81億。同期,速遞易營收4.29億,凈虧損5.17億。重組后,快遞柜運營商的盈利狀況是否有望好轉?
“競爭門檻會提高,但盈利情況要看企業的運作。”楊達卿告訴記者,豐巢與速遞易的合并主要形成了先占優勢,最終市場的競爭領先還靠服務激活。
“豐巢和速遞易走在一起,以目前雙方均為虧損的數據來看,與其說是‘喜結連理’,不如說是‘抱團取暖’更合適一些。”劉嘉熙認為,重組后,如果雙方預期的盈利模式成功實現,將會產生集聚效應,屆時在行業將更有話語權。
快件柜既是快遞服務鏈上在“最后一公里”派件的水龍頭,也是“最初一公里”攬件的大吸盤。“擁有社區智能快件柜等于占據了社區服務的一個高地。”楊達卿強調,擁有社區智能快件柜,一旦形成消費粘性就會產生諸多衍生價值,占據社區也為未來發展社交電商等提供一個超級流量入口,這是未來快遞柜企業走出困境的一些選項。
疫情發生以來,無接觸配送服務成為了快遞和外賣平臺的必選項。“疫情結束后,消費者對于智能快遞柜的接受程度必然也會大幅提升,智能快遞柜服務的空間有望持續放大。”劉嘉熙說。
此外,華西證券研報則稱,未來隨著快遞行業的蓬勃發展以及豐巢會員制的推行,虧損幅度有望收窄,同時隨著豐巢與中國郵政速遞易等幾大快遞巨頭的攜手,規模效應得到加強,估值有望進一步提升。(記者 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