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吉州區創天一期17棟六樓的曾婆婆,由于患有膝關節積液,每天上樓走到家門口已是雙腿酸痛,她和家人期盼著早日裝上電梯,從此上下樓不再艱難。
今年全國“兩會”上,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再進政府工作報告,用詞也從“鼓勵”變“支持”。我市年初出臺的《吉安市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方案》也明確提出:今年將開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舊住宅加裝電梯。這一利好消息讓像曾婆婆一樣期盼加裝電梯的住戶終于看到了希望。
2018年,市第二人民醫院門診部舊樓加裝一部電梯,總計花費50余萬元
老人成了“籠中鳥” 期盼輕松上下樓
據市老齡辦統計,截至目前,全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85萬,占總人口的16%,居家社區養老是絕大部分老年人的養老選擇。連日來,記者在采訪調查時發現,在市中心城區,老人們居住的樓房,房齡都在10年以上,有的甚至30多年。因當年條件所限,基本都沒有安裝電梯,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興建的房改房和單位集資建房,居住的大多是退休干部職工,上下樓十分不便。在頤養天年的年紀本可隨處走走,卻被一級級的階梯困住,成為了高樓上的“籠中鳥”,這對于老人和兒女來說很不是滋味。
朱女士的婆婆今年70歲,獨自居住在吉州區青石街農行宿舍六樓,由于每周必須去醫院透析,上下樓成了老人的一件苦事,爬一層必須歇一會,原本上樓僅需幾分鐘,如今至少需要20多分鐘,上樓后老人基本不下樓,整天只與電視機為伴。朱女士告訴記者,子女們看在眼里,疼在心頭,她多么希望老人能輕松上下樓,出門遛遛彎,曬曬太陽,找老鄰居聊聊天,舒展心情,如今卻只能困在家里,望樓興嘆。居住在青石街農行宿舍的居民以老人居多,有的居民腿腳不便常年不下樓,有的老人早上下樓遛彎直到晚飯后才回家。“希望小區早日裝上電梯,讓老人們的晚年生活更幸福些。”朱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在市農業局宿舍,該局一職工重病臥床近三年,外出就醫都需要子女背著上下樓,十分不便,病人痛苦,家人辛苦,家人們盼著何時能加裝電梯。
家住星港澳園14棟頂樓的劉先生家二寶剛出生,家里老人幫忙照顧,由于樓層太高,老人上下樓很吃力,平日不敢抱二寶下樓。“老人、孩子只能困在家里,下班后才能帶孩子下樓轉轉。如果裝上電梯,那真是太幸福。”劉先生告訴記者,在該小區,很多老人是隨子女一起居住,幫忙看娃、買菜、做家務,由于爬樓太累,除了出門買菜,老人們盡量減少外出的次數,老年生活愈發孤獨。
采訪時,無論是老年人還是青壯年,無論是高層住戶還是矮層居民,對加裝電梯政策翹首以盼。
居民們希望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能早日實現
居民奔波大半年 依舊是望樓興嘆
老人家望樓興嘆,即使是年輕人也深感生活不便。不少熱心居民早幾年就開始為小區加裝電梯奔波籌劃,但都因種種原因擱淺作罷。
家住吉州區郵政局宿舍的賴女士近日忙著四處找房子,由于愛人膝關節受損,醫生建議不能爬樓梯,如今,抱娃上樓、買菜買米等體力活都落在賴女士身上。“上樓就不愿下去,下樓不愿再上來,做夢都盼望著能加裝電梯。”因為上下樓艱難,2018年,賴女士曾牽頭小區業主向有關部門咨詢加裝電梯事宜,得到回復稱:市里沒有出臺相關管理意見之前,加裝電梯等于違建。即使同意加裝,還必須辦理規劃許可證、安全證、文明施工證、消防許可證等多個證件,涉及建設、房管、安監、消防、城管、街道、供電等10多個部門,沒有一年半載根本辦不下來。原本滿腔熱情的賴女士被澆個透心涼,最終不了了之。
家住濱江二期8樓的劉女士卻很執著。為征得業主們同意,她一家一家上門做工作。好不容易說通了所有住戶,并與街道、城管、天然氣管道、房管等部門溝通,還請來南昌的電梯公司現場做預算,總計費用大約需要20萬元,由每家每戶按樓層比例分攤。前后奔波了大半年,眼看有希望了,最終卻由于前期規劃沒有預留電梯底坑,加裝電梯無法實現。帶著遺憾,劉女士忍痛賣掉了這套頂樓復式,換成了如今的電梯房。
家住市委宿舍郭女士雖然居住在二樓,但是對于加裝電梯,她卻舉手贊成。她表示,小區居民中60歲以上老人占了大半,鄰居之間十分友好,相處和睦,眼見鄰居們年事已高上下樓梯不方便,讓她十分同情,而且自己也將逐漸老去,如果要居家養老,就必須要加裝電梯,不然有個小病小痛,半階樓梯都覺得難行。
多位代表委員關注 呼吁政策盡快落地
人民群眾有呼聲,代表委員有回應。今年“兩會”,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了這一民生熱點,提交了多份關于“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建議和意見。市人大代表、萬安縣縣長劉軍芳告訴記者,加快推進老舊小區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既解決老年人的出行難題,同時方便老年人享受各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也是城市品質提升的重要標志。
他建議,可借鑒南昌、九江等地的試點經驗,盡快啟動我市老舊住宅小區改造安裝電梯試點,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簡化審批流程,建立綠色通道,盡量降低工程造價。他同時建議,可以由地方財政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將其納入社會養老資金范疇內,鼓勵有條件的住宅小區多渠道籌集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進來,讓加裝電梯成為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
記者從市政協提案委獲悉,今年“兩會”上,“老舊住宅加裝電梯”是市政協委員們關注熱點之一,共收到相關提案四份。政協委員黃美琪經過調研后發現,目前安裝電梯主要存在以下制約因素:一、老舊小區多層住宅改造加裝電梯所涉及的審批部門眾多,相關規范性指導文件和地方法規一直未能出臺。二、住戶意見難統一,鄰里關系難協調,要求加裝電梯的以老人居多,多數行動不便,申報手續煩瑣,很難有精力去張羅,只好望而卻步,往往是高層住戶強烈要求加建電梯,而低層無所謂,甚至反對,僅靠小區業主的力量很難協調。三、涉及資金多,籌集困難。加裝一部電梯,包括土建費用至少需20萬元,如果按10戶居民分攤此項費用,平均每戶需要承擔2萬元。再加上后期電梯養護、維修、運行能耗等費用,普通居民負擔不小。她建議,結合現實困難,盡快出臺老舊小區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的實施辦法,推進該民生實事盡快落地。
羅善福、羅燕萍等15名市政協委員共同提交了一份《關于我市老舊小區既有多層住宅樓加裝電梯的建議》,翔實客觀地闡述了現實意義、調研結果和建議舉措。委員們表示,住宅是否有電梯,已經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經過委員們調研,目前多層加裝電梯確實存在住戶意見難以統一、資金籌措難、電梯后續日常管理難等因素。因此委員們建議:盡快摸清我市需要加裝電梯的老舊住宅家底,參考其他城市成功實踐經驗,由住建部門牽頭,聯合自然資源、質監、財政盡快出臺《關于我市城市老舊小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實施意見》,對于條件相對成熟的小區,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可申報加裝電梯;出臺鼓勵優惠政策,比如給予財政補貼,集中招標采購降低安裝成本,納入公益性民生工程享受規劃報建、項目審批和稅收等優惠政策。除業主集資、財政補貼外,還可采取政府修建有償使用、開發商或電梯廠商投資有償使用等多渠道籌措資金。
利好消息陸續出臺 加裝電梯或將實現
近日,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早在2017年底,我市就已擬定了《市中心城區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試點工作實施意見》,意見中明確既有小區增設電梯可以以住宅小區、幢或單元為單位提出申請。資金籌措方式包括:業主分攤出資;符合相關規定,也可以申請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等方式;涉及的相關手續將采取并聯審批、集中審批方式加快辦理。該意見原定2018年年初下發,試點工作從2018年開始,但由于種種因素,意見未能正式下發,試點工作也未推行。
今年年初,《吉安市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正式出臺,圍繞實施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開展八大行動,著力推進100項工作,其中第61項工作明確提出: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試點,積極學習、借鑒外地成功經驗,出臺相關管理規定,開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舊住宅加裝電梯,2019年,各縣(市、區)推進一批住宅建筑加裝試點。責任單位為市房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財政局、市供電公司及各縣(市、區)政府。
緊接著三月份出臺的《吉安市加強電梯質量安全工作實施方案》中規定:將研究制定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相關政策,建立工作機制,按照便民原則,簡化加裝電梯的審批手續,加強加裝電梯井道及基礎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促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對住宅電梯的大修、改造或更新,可以予以一定的經費補助,并制定老舊住宅電梯評估改造更新長效機制和經費保障實施辦法。
嚴愛群
一系列利好消息讓老舊住宅居民看到了希望。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由于機構改革,加裝電梯具體實施意見尚未正式出臺,但可以確定的是,老舊住宅加裝電梯這一民生工程落地生效指日可待?!霰緢笥浾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