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   >  正文

大國工程在新疆丨哈密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新疆首個光熱發電項目

評論

6月17日,“新疆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大型全媒體主題采訪團走進哈密,在伊吾工業園,14500個“向日葵”隨太陽轉動,將吸收的陽光反射到中心位置的吸熱塔上,實現發電,這就是哈密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走進哈密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 

追逐太陽 借光生"金"——將昔日煩惱轉化為經濟效益

哈密市風光資源豐富,經測算,哈密全年日照時數高達3380小時,是全國日照時數最充裕的地區之一,其太陽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22.6萬億千瓦時,資源可開發量達49.38億千瓦,技術可開發量達32.09億千瓦。哈密區域內,平原和戈壁面積廣大,集中連片,酷烈的陽光,在這里造就了一片光之海洋——這里是光能產業開發的理想之地。


(資料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哈密市建成了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截至目前,哈密并網電力裝機達2460.65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占比達 64.1%,相當于每發一度電就有0.641度屬于綠電,風光帶來巨大環保效益。》》》哈密市如何借“光”生金

哈密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位于哈密市伊吾縣淖毛湖鎮境內,地處天山東麓,于2019年12月29日并網發電,可實現晝夜連續發電,具備穩定的電力輸出和良好的調節性能。目前,該電站已實現年供電量1.983億度,可供24萬人一整年的生活用電,相當于每年節約標煤6.19萬噸,每年減排燃煤所產生的二氧化硫約61.89噸、煙塵約19.84噸。》》》我區首個光熱發電站實現穩定運行

國內首創 技術領先——全國同類項目中達到先進水平

哈密50兆塔式光熱發電站采用塔式聚光集熱技術,以熔鹽作為吸熱、儲熱介質,使用國內首創的五邊形巨蜥式定日鏡。

14500多塊五邊形定日鏡,每塊48平方米,以同心圓的形式圍繞著中心吸熱塔,排列整齊,如同一個巨大的“銀色向日葵”。這一片“向日葵”隨太陽轉動,將吸收的陽光反射到中心位置的吸熱塔上,實現發電。

該項目是全國首批20個光熱示范項目之一,也是新疆唯一一個光熱發電項目。

發電站的核心由四大部分構成:聚光集熱系統、儲熱系統、換熱系統、發電系統。  

聚光集熱系統,由定日鏡和吸熱塔組成。吸熱塔高約220米,塔頂裝有約40米的集熱器。定日鏡和吸熱塔配合,收集光熱能。

發電站的地面放置有三個罐子,罐中裝有熔鹽,這三個罐子就是儲熱系統的主要部分。

換熱系統安裝在儲熱系統的罐子之間。換熱系統將儲熱系統中的熔鹽與水進行充分的換熱,產生高溫高壓的水蒸氣。

發電系統將換熱系統產生的高溫高壓的水蒸氣引進主廠房,推動發電機進行發電。

哈密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項目(無人機拍攝)馬新亮 攝

工作人員在中國能建哈密熔鹽塔式5萬千瓦光熱發電站巡檢設備(無人機拍攝)。

項目最核心的定日鏡控制系統屬于“高精尖”技術,這套控制系統可以指揮每一面定日鏡,讓每一面定日鏡都能追隨太陽軌跡精準運行,并自動調整反射陽光的角度,進而實現反射集熱,對熔鹽均勻加熱。

2020年,該項目在定日鏡的安裝調試過程中,外方技術專家不能來現場指導調試,定日鏡控制系統運轉極不正常,安裝、調試工作受阻,項目建設遇到極大困難,一度面臨失敗風險。

為實現項目建設目標,并為同類項目開創一條新的技術路線,中電哈密太陽能熱發電有限公司采取果斷措施,組織疆內外專業技術團隊開展定日鏡控制系統技術攻關,經過反復多次的試驗和論證,完成了自主調試方案的探索。新的定日鏡控制系統完全符合項目需求,定日鏡運行各項技術參數均符合要求。

受技術和成本影響,光熱項目的商業化應用在全球都處于逐步探索階段。我國首批20個光熱示范項目中,有不少仍然處于建設期。資料檢索表明,這套定日鏡控制系統在技術上有創新和突破,在全國同類項目中達到先進水平。》》》哈密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體檢

在這套新系統的支撐下,該項目2021年6月18日實現穩定并網發電,2021年9月27日實現全容量發電。

此項目還有一項神奇的“能力”,就是在太陽下山后依舊能夠發電。

白天通過太陽光將熔鹽加熱產生能量,再將能量儲存起來,等到太陽落山后,光線不足的時候,熔鹽儲存罐里的能量,會支持電站繼續發電,從而達到24小時不間斷供電,屬于典型的儲能發電項目,這也是光熱發電項目最大的優勢,應用前景廣闊。

積累經驗 加速發展 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出積極探索

儲能將成為常態化的設計,如何利用儲能結構將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大自然清潔能源收集起來并加以充分利用,減少我國對火電的過度依賴。這個項目為我國光熱發電項目積累了很多經驗,證明了在我國光熱發電技術是可行的。

圖為電站全景(無人機拍攝)。 通訊員李華 攝

新疆哈密50兆塔式光熱發電站的應用,對促進太陽能熱發電國產化進程,改善地區能源結構,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了積極探索。


延伸閱讀:

追著太陽的搖頭鏡有啥玄機?

定日鏡與普通家用鏡看著像,實際卻大不同。

首先,定日鏡的反射率高。大部分家用鏡的反射率為75%左右,而定日鏡的反射率可達95%,高反射率有利于提高鏡子的工作效率。

其次,定日鏡的耐磨性較好。光熱發電站建于戈壁灘上,頻繁的風沙易磨損鏡面,減少鏡子的使用壽命。具有高耐磨性的定日鏡在無外力影響的情況下,其使用壽命可達25年。

而定日鏡最大的特點是可以追蹤太陽的方向。發電站的定日鏡由自動控制系統操控。自動控制系統將會根據定日鏡和太陽的方位來調整定日鏡的轉動,使定日鏡隨著太陽轉動,以保證定日鏡可以將太陽光反射到固定的位置上。可以說,比向日葵更像向日葵。

此外,定日鏡具有一定曲率,因為,平面鏡無法匯聚能量。發電廠中的定日鏡被分為66種曲率,曲率需隨著定日鏡距離中心吸熱塔的距離而進行適當的調整。

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有啥不同?

太陽能發電分為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兩種,光熱電站和光伏電站有所不同。

光伏發電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常說的太陽能電池板就是利用光伏發電的原理。光伏發電受日光照射強度影響較大,在夜間不能發電,同時發電量受天氣變化影響。

光熱發電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即太陽能所燒熱的水可以儲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在太陽落山后幾個小時仍然能夠帶動汽輪發電。光熱發電技術,避免了昂貴的硅晶光電轉換工藝,可以大大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

光熱與光伏可互補,光熱發電與儲能系統可以彌補光伏發電夜間無法發電的不足。

新疆是超級“充電寶”的試驗場

新疆擁有豐富風光資源,一直以來,新疆著力推動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規模化開發建設,初步實現了新能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利用,新能源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新能源的優勢是清潔低碳,但有著間歇性、不穩定的劣勢,并入電網時會給電網安全性帶來挑戰。近些年,新疆不斷通過調節技術,通過電池儲能、光熱儲能、氫儲能等儲能技術,讓不穩定的新能源變得穩定。

相比前幾年,近兩年投資的新能源項目大部分自帶超級“充電寶”,用不同儲能技術儲能。

在阜康市,正在建設的中國綠發阜康魯能100萬千瓦綠色能源大基地,配套建有10萬千瓦光熱儲能。白天光可轉化為熱能儲存起來,到晚上用電高峰時,將熱能轉化為電能輸入電網,使光伏與光熱發電捆綁在一起,根據電網用電需求來發電,形成持續穩定供應。

在庫爾勒上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石油石化產業園,由新疆瑞寶乾源電力有限公司投資的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一期100萬千瓦已開工,項目建成后將有效降低園區用電價格,為園區企業提供綠色電力,降低能耗指標。

如今,在疆投資的新能源項目儲能主要分化學儲能和物理儲能。除運用光熱、二氧化碳儲能外,還有氫儲能、鋰電池儲能、磷酸鐵鋰儲能等,儲能時長2到8小時不等。

目前,我國儲能技術多達20余種,未來幾年,新疆將呈現出多種儲能運用場景,是各種超級“充電寶”的試驗場。

監制:王宏

統籌:楊濤

策劃:葛惠芹

編輯:王昕冉

視頻剪輯:卡那提·胡爾馬尼亞

海報制作:祁蕾

來源:天山網-新疆日報、新華社、伊吾縣融媒體中心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