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輕人哭著鬧著喊“躺平”時,或許沒想到,工作可能真的保不住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去年11月發布,短短數月,Chatgpt火速迭代,最新版GPT 4的表現更是堪稱炸裂,“在多種專業和學術指標下展現出人類水平的表現”,2分鐘生成一個網站、寫代碼、畫畫、小說、分析數據……
超過1000位大佬簽署聯名信,“立即停止訓練比GPT-4更強大的AI系統,暫停期至少6個月”。其中,包括圖靈獎得主Yoshua Bengio、Stability AI首席執行官Emad Mostaque、蘋果聯合創始人Steve Wozniak、紐約大學教授馬庫斯、馬斯克,以及《人類簡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等。
所有人仿佛回到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前夜,不知道蒸汽機的一聲轟鳴,將會把人類社會帶往何處。
3億人,被AI搶走工作
十年前,牛津大學一項研究公布后, AI將在在未來20年內消除美國47%的工作崗位,人人嗤笑。
十年后,Chatgpt橫空出世,高盛一份報告稱,人人自危。這一次,3億人,被生成式AI搶走工作。其中,律師、行政人員將是危險,戶外和體力工作則相對安全。
危言聳聽?過于悲觀?
始作俑者OpenAI自己發了一篇哪些工作“暴露于AI”的論文回應外界風雨,結果不容樂觀。
在論文中,OpenAI采用的數據庫羅列了1016個職業的詳細信息,其中包括19265個“任務”,2087項“工序”(DWA)。工序是完成工作的最小單位;“任務”,是特定于職業的工作單元,可能與零、一個或多個DWA相關聯。
關于“暴露”,OpenAI是這么定義的,利用AI執行工序或者完成任務時間不會減少或者減少很少,甚至質量下降,那么就“沒有暴露于AI”——不會被AI替代;如果使用AI能夠減少50%以上的時間,那么就是“暴露于AI”——會被AI替代。
先說結論,幾乎所有行業都受到潛在影響!
OpenAI觀察到,約80%的美國勞動力可能至少有10%的工作任務暴露于AI,而約19%的美國勞動力可能至少有50%的工作任務受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生產率增長較高的行業也不一定絕對安全,工資越高的職業,其任務暴露于AI更多。
OpenAI的分析表明,通過大型語言模型,美國大約15%的工作任務可以在質量不變的情況下顯著更快完成;當軟件、工具完全整合AI后,這一數字將增加至47%到56%之間。
這意味著,當AI工具化完全應用,對于先進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理解、對經濟、社會、政策、文化等方方面面產生重大影響。
來自AI的掃射,方方面面!
從行業來看,OpenAI分別讓人類和GPT-4來評估哪些行業暴露于AI最高,人類與AI竟然出奇地一致,前十行業中大部分與金融相關,數據處理、信息處理受AI影響也較高。
具體到職業,人類評估出有15項職業“完全暴露于AI”,數學家、報稅員、金融量化分析、作家、網頁和前端開發……
GPT-4評估高達86項職業“完全暴露于AI”,數學家、會計/審計、新聞評論員/報道員/記者、法律助理、臨床數據管理員、氣候變化政策分析師……另外,看起來技術滿滿的區塊鏈工程師暴露于AI極高。
15 VS 86,該不該說,人類是不是太自信了?
純粹羅列崗位,或許內心毫無波瀾,如果以金融量化分析師(CQF)這份體面、高大上的工作為例,絕望,撲面而來。
十年寒窗苦讀,終于考上一所985高校,你學了行為金融學、數據統計、Python應用、基于Python的機器學習、C++等,本科畢業后擠進私募、投行、四大,高級寫字樓,工作環境優美,年薪百萬,一線城市買房結婚,步入中產階層。
但有一天,你所有的工作,AI不僅可以完成,而且效率更高更快,結果呢?無需多說。
此外,對于不會被AI替代的職業,人類與GPT-4統一了口徑。
在OpenAI研究中,暴露于AI為0的有34個職業,均為低級技能的底層勞動,需要人動手操作,機器暫時無法替代,其中不乏當代年輕人看不上的賣苦力工作,如泥瓦匠。這些工作在人力成本日益增加的今天,雖然日薪不錯,但工作環境差,社會地位低,不被大眾認可。
一個金融量化分析師被AI搶走工作,脫掉孔乙己長衫,去當一名泥瓦匠,大眾價值觀來看,這是階層滑落。
前一陣子網上流行一句話,“大學畢業當保安,少走三十年彎路”,現在機會真的來了,做個兒時童謠所唱的粉刷匠更不容易被AI替代。
底層勞動之外,OpenAI的研究還表明,科學研究和批判性思維技能的重要性與暴露程度呈強烈的負相關,這意味著,需要這些技能的職業不太可能受到當前大型語言模型的影響。
但問題又來了,目前教育體系下,一心一意雞娃卷分數、什么專業火就學什么的中國人還有批判性思維嗎?
如果說這篇論文看起來離我們很遠,AI替代正在發生!
在社交平臺上,有網友爆料,國內某大型游戲網絡公司,某部門要求一周內熟練使用Chatgpt+midjourney作圖,一周后交作業,明確表示使用不合格或者不會使用,進入年中裁員名單備選,小組裁員比例為30%。
電商平臺上,有淘寶買家已經開始用虛擬模特,十幾秒出圖,一整套流程下來,省下攝影師、模特費用3-4萬!
給AI當“教父”
被AI摧毀的自信,或許,還是得靠AI?
提示工程師,英文Prompt Engineer,這項新職業在Chatgpt爆紅后火速登上全球媒體的頭條,一同而來的還有一個頗具“美國夢”的浪漫故事。
一家估值73億美元的硅谷獨角獸Scale AI聘請一位名叫Riley Goodside的小伙子擔任“提示工程師”,不用寫代碼,每天只需跟ChatGPT嘮嘮嗑,年入百萬元。
Scale AI創始人兼CEO Alexandr Wang鼓掌歡迎:“我敢打賭,Goodside是全世界第一個被招聘的提示工程師,絕對的人類史上首次。”
經過國內外媒體一番解讀,儼然人人都能當上提示工程師,年薪百萬,似乎也找到了人類的新生存價值,給AI“當爹”,調教AI,然而,這個工作有門檻。
《華盛頓郵報》采訪中,Goodside介紹了提示工程師的工作內容,創建和完善提示人們輸入AI的文本,以期從中獲得最佳結果。
Goodside解釋,提示工程師需要為AI灌輸一種“角色”,一種能夠從數千億種潛在解決方案中識別出正確反應的特定角色。
與傳統程序員的不同之處在于,提示工程師使用自然語言編程,將純文本編寫的命令發送給AI,然后由AI執行實際工作。
各行各業掀起提示工程師熱潮,前OpenAI員工和Claude AI制造商創辦的初創公司Anthropic,公開招聘“提示工程師和管理員”,薪水高達335000美元(人民幣200萬+),要求“具有創造性的黑客精神并熱愛解決難題”。
波士頓兒童醫院招聘“AI提示工程師”,幫助編寫用于分析研究和臨床實踐中的醫療保健數據的腳本,要求具有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或相關領域學士學位,5年開發/編碼經驗,必須懂Python,會用TensorFlow和PyTorch等機器學習庫。
英國倫敦最大律所之一Mishcon de Reya正在招聘一名“法律提示工程師”,來設計為法律工作提供信息的prompt,要求申請人提交與ChatGPT對話的截圖。
在全球最大招聘網站Indeed搜索AI Prompt Engineer,網站自動分類為數據相關,僅54個崗位,且并非完全是提示工程師。
聽起來,提示工程師,是比在印度、尼日利亞日賺5美元的數據勞工要高端不少,但自硅谷的體面崗位終究是少數,剝開這層“美國夢”之后,普通人大概是充當提示創作者的角色。
例如,AI作畫工具Midjourney興起后,誕生了不少為人工智能提供“提示”的平臺,PromptBase已有不小規模,25000個帳戶在該平臺買賣“提示”,服務范圍包括DALL·E、GPT、 Midjourney、 Stable Diffusion、ChatGPT。
其中,不乏色情提示,一份50字的Midjourney提示,用于AI作畫“穿迷你衣服的女警”,售價1.99美元。
搶走3億人工作的AI,扔出來一個“提示工程師”崗位顯然是遠遠不夠的,企業也需要行動起來,利用ChatGPT技術來提高工作效率、優化客戶服務、改善用戶體驗等方面。
其實,這個過程相當于近年來一直追求的企業數字化,發掘ChatGPT為代表的AI應用場景,與當前業務結合或者開辟新業務,搭建相關平臺,同時為員工提供全面的培訓教育,給客戶精準解決方案。
結尾
ChatGPT等AI最強大腦駕臨,對人類、勞動力、就業市場,究竟意味著什么?
羅馬帝國時期,維斯帕先大帝曾拒絕了一項技術發明,該裝置可以把巨型柱子從石頭礦場運送到羅馬建筑工地,節約數千勞力。
16世紀中期,英國已經出現了可減少勞力的拉絨機、織襪機,但無一不遭到了行會的抗議以及統治者的立法阻撓。
1930年,凱恩斯在《我們后代的經濟可能(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演講中預測,百年之后,生產問題將會得到解決,后代子孫將消除貧困,但是機器會導致“技術性失業”。
上世紀80年代的自動化與計算機時代,自動化技術會導致工人的技能被削弱并且面臨著技術性失業的危機。從1979年至今,超過700萬個制造業崗位從美國消失。
這一次,超強AI的誕生,站在接近100年的時間節點,凱恩斯拐點,真的要來了?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3-2028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2】《2023-2028年中國AIGC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
【1】《GPTs are GPTs: An Early Look at the Labor Market Impact Potential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OpenAI
【2】《Tech’s hottest new job: AI whisperer. No coding required.》,華盛頓郵報
【3】《GPT-4重磅發布!ChatGPT炸裂大升級,能考上哈佛,體驗后我慌了》,愛范兒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