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觀察:秦剛說的“卡夫丁峽谷”是什么?長知識了!

評論

4月21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出席“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藍廳論壇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


(資料圖片)

秦剛在講話中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他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發展科學規律的必然結果(chinese modernization is a natural outcome of the laws governing human development),并提到了一個概念,“卡夫丁峽谷”。他說:

早在140多年前,馬克思就提出跨越“卡夫丁峽谷”設想,為開辟一條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

as early as 140 years ago, karl marx envisioned crossing the caudine forks of capitalism, providing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for a path of modernization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west.

“卡夫丁峽谷”是什么意思?馬克思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峽谷”設想又是指什么?一起來跟著雙語君了解一下。

什么是“卡夫丁峽谷”

“卡夫丁峽谷”(caudineforks [?k??da?n f??rks])是指古羅馬時期意大利中部一座小城卡夫丁城外的隘口。

公元前321年,薩姆尼特人在卡夫丁峽谷擊敗了羅馬軍隊,并迫使羅馬戰俘從峽谷中用長矛架起的形似城門的“牛軛”(yoke)下通過,借以羞辱戰敗軍隊。

in the battle of caudine forks the samnitesdefeated and captured a roman army in 321 bc.the roman army surrendered, and acknowledged that they had been defeated by passing under a “yoke” of samnite spears, a unique disgrace.

后來,人們就用“卡夫丁峽谷”來比喻災難性的歷史經歷,“卡夫丁峽谷”逐漸成為“恥辱之谷”的代名詞,也可引申為人們在謀求發展時遇到的極大的困難和挑戰。

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峽谷”設想

那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峽谷”設想又是什么呢?

19世紀80年代初,馬克思晚年在考察俄國農村公社后,提出了著名的跨越“卡夫丁峽谷”的設想,指出一些發展落后的國家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階段,而直接進入社會主義,從而避免重走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漫長而痛苦的原始積累老路,越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開辟一條光明的社會發展新路。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east could skip the capitalist stage and transition directly to socialism, thus avoiding a lengthy and painful process. marx described this as skipping the "caudine forks."

馬克思形象地借用象征古羅馬士兵戰敗受辱的“卡夫丁峽谷”來比喻資本主義這道“軛門”,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看作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大的侮辱”,期待通過尋求新的道路擺脫資本主義制度給人民帶來的苦難。

中國式現代化:跨越“卡夫丁峽谷”

馬克思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峽谷”設想,為開辟一條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

而中國式現代化正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探索出的現代化道路,也是一條非西方的現代化新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正如秦剛在講話中所說的:

一百多年來,中國通過自主實踐找到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的新形態。

through the past 100 years and more, china has found by itself a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created a new form of human advancement.

事實雄辯地證明,現代化并沒有固定模式,不是單選題,只要符合自身的國情,有利于人民的發展,任何國家都能實現現代化夢想。相反,削足適履,盲目照搬外來模式,不僅南轅北轍,甚至可能導致災難性后果。

ample facts have proved that there is no fixed model of, or single solution to, modernization. any country can achieve modernization, as long as the path suits its conditions and answers the need of its people for development. on the contrary, mechanically copying ill-fitted foreign models is counter-productive, and may even lead to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s.

中國式現代化在實踐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這條道路的成功開辟驗證了馬克思“跨越卡夫丁峽谷”理論設想的可行性,也給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重要啟示。

參考來源:外交部官網 社會科學雜志 求是

欄目主編:趙翰露

文字編輯:宋慧

本文作者: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邵競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