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善意匯成暖流,微光聚成星河。一位特殊患者讓余杭區第三人民醫院急診安保巡邏隊記掛陪伴了三年之久,因1000多次入院“搭把手”,他們從陌生人成為老朋友。
早上6時30分,區三院急診西門,4位安保人員已經在靜待這位老友的出現。不多時,一輛灰色面包車停在門口,安保人員聯手將患有尿毒癥的高位截癱者沈大伯小心翼翼地從車上抬下來,緩步平穩地送入位于三樓的血液透析室。
“這輛車和患者我們都認識,他經常來三院做血透。只要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范圍內,就馬上上前幫忙。”區三院安保人員王穩告訴記者。
沈大伯今年70歲,三年前被確診為尿毒癥,每周一、周三、周五都要來醫院做血透。由于高位截癱,沈大伯無法坐輪椅,平時陪他來的多是老伴,根本無力將他抬到透析室。了解到情況后,急診安保巡邏隊溫情出手,進出兩次都由他們護送。久而久之,這看似簡單的“搭把手”,成了這8位安保人員約定俗成的習慣。“很感謝他們,每次透析都要他們幫忙,我才能順利躺到透析床上。”沈大伯表示。
4小時的透析完成后,安保人員又換了一批,他們合力將沈大伯抬上面包車。這份樸素又溫暖的善意,在三年中已經持續了1000多次,每一次托舉都是愛與希望的傳遞。“這件事是我們應該做的,美好的社會就應該互相幫忙,傳遞正能量。”區三院安保人員袁信磊說道。
編后語
小善漸而大德生,再小的善意也能爆發出披荊斬棘的能量。這場長達三年的愛心接力,既解了尿毒病患者的燃眉之急,也溫暖感動了無數人。雖是舉手之勞,但這些平民英雄守護的卻是生命之路,彰顯的是同心合力的力量。
涓滴之水成海洋,顆顆愛心變希望。在余杭,這樣的接力還有很多:各個學校門口的愛心護學崗,每年高考準時上線的送考車……面對困難,我們守望相助,為這座城市增添一抹溫暖的底色,為文明撐起新高度、樹起新標桿。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