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張曉雅 李律杉】“亨利?基辛格解釋如何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當地時間5月17日以此為題,刊出4月底對美國前國務卿、外交學者亨利?基辛格的采訪文章。文章提及多個涉及中美關系的問題,基辛格在采訪中表示,美國和中國必須學會共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章先是介紹稱,5月27日,基辛格先生即將迎來 100 歲生日。《經濟學人》于4月底與基辛格圍繞“如何防止中美之間的競爭陷入戰爭”進行了長達8個多小時的對話,后者在受訪時提到包括外交接觸、在人工智能(AI)方面交流、美國政客的領導力等多方面因素。
“基辛格對中美兩國在技術和經濟優勢方面日益激烈的競爭感到震驚。”文章稱,基辛格擔心人工智能(AI)技術將加劇中美之間的競爭。在世界范圍內,力量平衡和可能導致戰爭的技術基礎變化如此之快、方式如此之多,以至于各國缺乏任何可以建立秩序的既定原則。而如果找不到一個平衡的秩序,他們可能會訴諸武力。“我們正處于一戰前的典型局面,”文章援引基辛格的話稱,“雙方都沒有太多的政治讓步余地,任何對平衡的破壞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后果。”
文章繼續稱,基辛格相信,防止毀滅性沖突的唯一途徑是冷靜外交。“這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基辛格說,“我相信我一生都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文章稱,在基辛格看來,人類的命運取決于美中能否和睦相處,他認為,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留給雙方的時間只有5到10年。
文章稱,基辛格認為,中國對西方政策制定者談論的“基于規則的全球秩序”感到不滿,認為它們無非是“基于美國的規則和美國的秩序”,中國的一些聲音還認為,美國永遠不會平等對待中國,認為美國會對中國平等相待這種想法是愚蠢的。
“然而,基辛格也警告不要誤解中國的雄心。”文章繼續援引基辛格的話說,在華盛頓,“他們說中國想要統治世界……但答案是他們(中國其實)想要強大,”“他們并沒有像希特勒那樣想要統治世界”,“這不是他們對世界秩序的看法,他們也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基辛格表示,在納粹德國,戰爭是不可避免的,這源于阿道夫?希特勒的需要,但中國不同,中國的行為始終植根于對自身國家利益和能力的敏銳感知。
“中國和美國有可能在不相互威脅全面開戰的情況下共存嗎?”基辛格稱,“我過去認為是可能的,現在也仍然這樣認為。”但他認為,并不能保證成功。“它可能會失敗,”因此必須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
文章隨即談到“緊迫的臺灣問題”。基辛格認為,中美此前達成的諒解僅維系了50年,就被特朗普政府推翻了,他想通過迫使中國在貿易問題上讓步來夸大自己強硬的形象。而拜登政府想效仿特朗普,只是措辭方式不同。
“問題是雙方都沒有太多讓步的余地。”文章繼續稱,但基辛格不會選擇走向沖突的方式,他想要擺脫這一僵局的方法借鑒了他在擔任國務卿期間的經驗,他會建議從在局勢上降溫開始,然后逐漸建立信心和工作聯系。
在有關中美需要對話的領域,基辛格還提到了人工智能。文章說,他認為,人工智能將在5年內成為安全的一個關鍵因素,“我認為我們必須開始就技術對彼此的影響進行交流。”
文章最后一部分還提到基辛格對美國領導人領導力的看法。“領導力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像許多共和黨人一樣,基辛格擔心美國教育停留在美國最黑暗的時刻。”文章稱,他表示,“我認為,特朗普和現在的拜登已經把(敵意)推向了頂點。”基辛格擔心像水門事件這樣的情況會導致大范圍的暴力,而且導致美國缺乏領導力。“我不認為拜登能鼓舞人心……我希望共和黨人能找到更好的(總統)人選。”他認為美國迫切需要長期的戰略思考,“這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巨大挑戰。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失敗的預言將被證明是正確的。”
“如果時間緊迫,又缺乏領導力,美中兩國尋求和平共處的前景又將如何呢?”文章最后部分提問稱。
“我們都必須承認,我們身處一個新世界,因為無論我們做什么,都可能出錯。”基辛格稱,但即便如此,他還是表示自己感受到了希望。
基辛格認為,人類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這些進步往往發生在可怕的軍事沖突之后,例如三十年戰爭、拿破侖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競爭可能有所不同。歷史上,當兩個大國相遇時,結果往往是發生軍事沖突,“但這不是一個正常的情況,”而如今有能夠摧毀彼此和人工智能的存在,中美之間不會發生軍事沖突。
他還表示,可以在歐洲、中國和印度都能加入的規則基礎上建立一個新的世界秩序,這樣可以起到實現和平且避免災難發生的作用。
文章最后稱,因此,世界領導人負有重大責任,他們需要秉持現實主義來面對未來的危險,需要遠見卓識來認識到實現力量平衡的解決辦法,需要克制來避免最大限度地使用他們的進攻性力量。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基辛格說。文章表示,人類的未來取決于正確的做法,而基辛格帶著他特有的神情補充說,“無論如何,我都不會活著看到它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