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 > 生活 >   >  正文

極星裁員,“車二代”也沒余糧了 每日快報

評論

對于很多汽車廠商來說,今年一季度過得比往常更加艱難。


(相關資料圖)

特斯拉掀起的價格戰,就像蝴蝶扇動了幾下翅膀,接著引起車市一陣恐慌,幾輪“掀桌子”降價把燃油車最后的體面都扯了下來。

當然,心里有苦的不僅是傳統車企,一些新能源汽車的創業公司不僅要面對強敵環伺,也要面對冷靜的融資市場,時刻做好勒緊褲腰帶的準備。

據報道,5月12日,瑞典電動汽車制造商極星表示,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10%,約300人,并已凍結招聘。極星在近期的財務會議上,已向員工通報了即將進行的裁員計劃,但沒有透露涉及的部門。

極星首席財務官Johan Malmqvist表示:“鑒于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公司正在努力控制成本。”

01、回歸中國市場

這些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涌現了許多玩家,但外界似乎對極星這個“混血兒”有點陌生。

極星最開始是一家汽車改裝廠商,名為“Polestar Racing Team”,2005年成為沃爾沃的性能車型供應商。2009年,沃爾沃把極星納入旗下賽車與性能車研發部門,六年后,極星被沃爾沃全資收購。

2017年,已經被吉利收購的沃爾沃,與第一大股東吉利控股合資成立極星品牌,正式加入造車新勢力隊伍,以全新的新能源汽車姿態,加入到吉利系品牌矩陣中。

2022年6月24日,極星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Gores Guggenheim合并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上市當天,極星收盤股價上漲近16%,市值達275億美元,超過了日產、雷諾等傳統車企。

而中國消費者普遍對極星不太熟悉,與其和中國市場關聯度較弱有關。極星的總部在瑞典哥德堡,研發隊伍分布在瑞典和英國,生產制造在中國。

雖然在市場布局上,極星著眼于全球,但從其2023年一季度的財報看,英國市場占了營收28.79%的份額,美國市場占比20%,德國和瑞典占比分別是9.52%和9.13%,而中國市場的營收僅為765.2萬美元,占比1.4%。

不過,當全球車企對“如果在中國市場不能取得成功,那么在全球汽車市場的成功也無從談起”達成共識后,極星才后知后覺地發現,自己已經錯過了太多。

極星中國區總經理馮旦坦言:“雖然極星在中國已經落地5年,但在中國市場我們既沒有量也沒有品牌,這是之前我們的客觀情況,這是我們走過的一些彎路,也是我們交的一些學費。”

痛定思痛后,今年極星終于將視線轉回了中國市場。4月20日,極星中國新總部舉辦開業慶典,同時宣告極星品牌在中國開啟新篇章,并于品牌與產品、生產及研發、銷售及服務等方面加速布局。

相比于提升銷量,極星更迫切的是做好品牌,講好品牌故事。

馮旦稱,今年上海車展全球首發的極星4,充分利用了國內的平臺資源和國內所有的研發技術,“雖然整體設計跟底盤的調教是在總部,但是這臺車完全是針對中國市場本土所開發的。”據悉,在銷售網絡方面,預計到2023年底,極星空間將擴大到80家,覆蓋全國主要一二線城市。

就當市場以為極星要在中國大干一場的時候,沒想到傳來了全球裁員的消息。

02、“車二代”也怕沒余糧

盡管背靠吉利、沃爾沃的“大樹”,但“車二代”極星難掩焦慮。有行業人士分析,其此次裁員、凍結招聘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地降低成本。

宣布裁員前后,極星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交付了12076輛汽車,同比增長26%;實現營收5.46億美元,同比增長20.74%;歸母凈利潤虧損897.7萬美元,較上年同期虧損的2.745億美元,同比減少虧損96.73%。

不可否認,極星已經在盡力改善盈利能力,但過去四年,公司持續虧損的狀態還是讓不少業內人士擔憂。

且從另一個關鍵財務指標看,極星2022年毛利率是4.9%,預計2023年毛利率仍維持在該水平。相比之下,2022年蔚來、小鵬和理想的毛利率分別是10.4%、11.5%和19.4%。

為什么要把極星和國內造車新勢力比較?從財報可知,2022年支撐起極星銷量的車型“極星2”,30萬元級的價格與“蔚小理”確有一拼。

「市界」注意到,發布一季報時,極星一并宣布下調年初設定的全年交付目標,由8萬輛降至6萬至7萬輛。交付目標下調的主要原因是“極星3”推遲交付,預計延期至2024年上半年。

不久前,沃爾沃對外宣布,公司將推遲電動旗艦SUV EX90的生產交付,理由是需要更多時間進行軟件開發和測試。沃爾沃預計,EX90最快將于2024年上半年投產,而之前給出的時間是今年第四季度下線。

與EX90共用相同電子電氣架構平臺的“極星3”,交付時間也因此延期至2024年上半年。但極星方面對外表示,“極星4”的量產計劃不受影響,預計將在2023年第四季度在中國發售。

(極星3。來源/極星中國官網)

在部分行業人士看來,雖然極星有虧損壓力,但其短時間內不愁錢花。去年11月,極星獲得沃爾沃汽車和PSD Investment兩大股東共計16億美元的融資支持,以確保該公司在市場動蕩時期的增長計劃,極星曾表示,有足夠的資金可以支撐到2023年。

財報顯示,一季度末,極星賬面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8.8億美元,較上季度減少8960萬美元。截至美東時間5月16日收盤,極星的股價下跌至3.25美元/股。不到一年的時間市值跌去了3/4,當前市值不到70億美元。

宏觀的經濟環境讓投資者不得不小心謹慎,而極星自身的表現似乎也未能提振資本市場信心。隨著后續融資的可能性下降,通過降低運營成本,來抵御未來不可預測的風險,是極星當前最好的決定。

不過,汽車圈內人士認為,極星想要在中國市場講好品牌故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些年,消費者對其模糊的不僅是品牌名字,還有品牌定位。

目前,極星有兩款量產車型,分別為混合動力GT轎跑“極星1”和純電動車型“極星2”。2018年上市、兩年后才開始交付的“極星1”,是一款超豪華轎跑,售價高達145萬元,每年限量500臺。而到了“極星2”,對標的對象變成了特斯拉Model 3,價格直接降到30萬元左右。

緊接著“極星3”的推出,價格定在了69.8萬-79.8萬元;“極星4”售價34.98萬-53.38萬元,對標的品牌又變成了保時捷Macan EV。

消費者看蒙了,如何講好令人信服的品牌故事,是留給極星打入中國市場的第一個課題。

03、沃爾沃背書還好使嗎?

在2023上海車展開幕前夕,沃爾沃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裁欽培吉放的“狠話”猶在耳畔:“新勢力會的,我們三年就學會了;我們會的,新勢力十年都學不會。”

如今,沃爾沃旗艦車型EX90延遲交付,還拖累了“極星3”。其實對于車企,除了硬件的成本,最大的開發效率難題是軟件部分。EX90遭遇的挫折大概也在提醒自身,硬件上的技術優勢并不能保證軟件部分的完美復刻。

從極星的情況可知,該品牌從獨立開始,就表現出了對沃爾沃極強的依賴性,主打一個輕資產模式。

在極星的管理團隊中,品牌營銷、HR、設計、戰略負責人以及CEO均來自于沃爾沃。“極星1”是基于沃爾沃整車平臺SPA打造,“極星2”基于沃爾沃主導、與吉利共同研發的CMA平臺,“極星3”作為極星旗下的高性能純電動SUV,也產自SPA2平臺。

而目前生產“極星2”的臺州工廠、生產“極星3”的成都工廠和美國查爾斯頓工廠均為沃爾沃的工廠;生產“極星4”的杭州工廠則是吉利的工廠。

從沃爾沃EX90延遲交付直接影響“極星3”交付的情況可以看出,雖名為獨立品牌,實際極星不能離開沃爾沃的掌控,沒有完成獨立行走。

早期有行業人士認為,在沃爾沃的背書下,極星有望穩固品牌高端化和全球化定位。畢竟在燃油車時代,沃爾沃的標簽是安全,在電動車時代這一品牌印象仍將繼續被強化。“安全這種品牌標簽是通過日積月累而獲得,這是買不來的,是存在基因中,流淌在血液里面。”沃爾沃CEO駱文襟認為,沃爾沃的安全技術并不過時。

但從后期極星的表現看,沃爾沃的背書效應有所下降。

“安全”這一優勢到了極星身上,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在美國汽車界的“大眾點評”——J.D.Power最新公布的2022汽車質量報告(美國地區)中,極星和特斯拉分別位于倒數第一和第二。據悉,衡量標準是PP100值,意思是新車擁有前90天內每100輛汽車中遇到的問題數量,數值越低越好。

但該機構統計數據是,特斯拉得分226,極星得分328。據媒體報道,2022年,極星在美國市場召回了66輛“極星1”,召回原因是車輛所搭載的動力電池充滿后溫控系統可能失效,存在發生火災的風險。

在行業人士看來,“蔚小理”雖然嘴上說著是要搶BBA的市場,但最先感受到危險的實際是二線豪華品牌。在去年的NIO Day上,蔚來為2023年定下了銷量目標,超過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燃油車表現。

今年一季度,蔚來已經實現季度性的超越。同期,理想的銷量突破5萬輛,而沃爾沃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3.65萬輛,新能源車型產比約1/10。

一個好消息是,沃爾沃在全球的基本盤在保持穩步的增長,公司今年第一季度收入約合人民幣644.6億元,同比增長29%;營業利潤(不含合資公司和聯營公司)約合人民幣42.4億元,同比增長7%,利潤率為6.6%。

而且,在自主品牌吉利體系中,沃爾沃的轉型決心比其他外資品牌都堅決。沃爾沃已經宣布將在2025年停售燃油車型,2025年之后出售的車型中,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將各占一半。

(作者 | 劉冬雪,編輯 | 田晏林)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