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今熱點:學術頭條:我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評論

中國官方公開征集載人月球車研制方案

5月29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關于征集載人月球車研制方案的公告。公告指出,根據載人月球探測工程規劃,2030年前中國人將實現首次登陸月球,其間兩名航天員將駕駛載人月球車開展科考活動,根據當前任務設計,載人月球車將具備載人駕乘、月面移動、定位支持、安全輔助等功能,可為航天員提供移動、通信、探測輔助等保障。


(資料圖)

我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2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在會上表示,近期,中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啟動實施,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中國作者自然指數貢獻首次位居第一

近日發布的自然指數數據顯示,中國作者在2022年對高質量自然科學研究作出了最大貢獻,在高質量期刊上發表論文份額首次排名第一,超過美國。自然指數分析的數據顯示,從2022年1月到12月,中國作者的“貢獻份額”為19373份,排名第一,美國為17610份。

《2023全球食物政策報告》中文版發布

近日,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在京發布《2023年全球食物政策報告:重新思考糧食危機應對措施》中文版,為以更積極的措施應對糧食系統危機提供了政策建議。報告基于自身及其合作伙伴多年來積累的大量證據,重點關注三個關鍵領域:危機預測和準備;在危機前和危機中建立韌性;以及使危機應對措施支持并包容女性、被迫移民和其他弱勢群體。

陳竺:未來5-10年中國癌癥患者會明顯增加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在此次會議中表示,世界人口正在快速地老齡化,現在全球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達到了10個億,預計這一數字到2030年將增至14億,到2050年將達到21億。而中國人口也在快速步入老齡化,2019年,中國有2.5億名老年人,65歲以上人口為1.76億,預計到2040年,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4.02億,占總人口數的28%。與此同時,得益于社會經濟的不斷成長和中國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中國人口的出生預期壽命明顯提高,2021年已經達到了78.2歲。

我國加速器驅動的先進核能技術水平居國際前列

“在加速器驅動的先進核能技術方面,中國走在了國際前列。”5月27日,在2023年中關村論壇“第二屆碳達峰碳中和科技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詹文龍說。核能在“雙碳”戰略目標實現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詹文龍認為,作為一種低碳能源,核電將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時成為電網中的一種基荷能源。

中國超算再次問鼎全球

近日在德國漢堡舉辦的ISC 2023高性能計算大會發布了最新IO500榜單,該校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以下簡稱“濟南超算”)構建的驗證性計算集群(Cheeloo-1)在10節點研究型榜單登頂奪冠,測試得分突破13萬。繼濟南超算山河計算集群在ISC 2022奪冠后,濟南超算以超越歷史最佳紀錄15倍的絕對優勢,再次問鼎全球。

互聯網3.0白皮書發布,朝陽區將投入1億元

5月27日,在2023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互聯網3.0:未來互聯網產業發展”上,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發布《北京市互聯網3.0創新發展白皮書(2023)》,系統分析和闡述互聯網3.0內涵、體系架構、國內外發展現狀、北京發展現狀和發展建議等。在該論壇上,中關村朝陽園管委會主任楊洪福表示,從今年起,朝陽區將每年投入不少于1億元的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互聯網3.0產業生態體系建設。

母乳促進新生小鼠心臟發育

根據《自然》發表的一項發育生物學研究,一種母乳中的脂肪酸對于新生小鼠心臟的成熟十分關鍵。這些發現揭示了環境因素如何影響新生小鼠出生后心臟發育的機制。

“旁觀者量子比特”最大限度減少計算錯誤

量子計算機似乎“天生”易出錯,周圍環境微小的擾動,如溫度、壓力或磁場變化,都會破壞它們脆弱的計算基礎——量子比特。美國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可持續監測量子系統周圍的噪聲并實時調整,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誤差。

人造肌肉纖維可用作細胞支架

在兩項新的研究中,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并測試了一系列可以改變形狀并像肌肉一樣產生力量的紡織纖維。在新一期《執行器》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重點研究了這種材料對人造肌肉力量和收縮長度的影響。這些發現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為不同的應用量身定做纖維。

研究顯示:科技類政策類智庫報告受眾影響力較高

28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在京發布《智庫報告群(1.0版)》(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科技類、政策類智庫報告的受眾影響力較高,社會類、環境類智庫報告的媒體影響力較高,經濟類智庫報告的學術影響力較高。

下午鍛煉血糖控制效果最佳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在下午進行體育鍛煉的人比一天中其他時間最活躍的人血糖降低的幅度更大。5月25日,相關成果發表于《糖尿病護理》。超過3700萬美國人患有糖尿病,其中90%至95%為2型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預(如健康飲食和定期體育活動計劃)是控制糖尿病的方法。布列根和婦女醫院和喬斯林糖尿病中心的研究人員合作進行的一項新研究使用了糖尿病健康行動“Look AHEAD”的數據,“Look AHEAD”是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在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的人群中,將強化生活方式干預與糖尿病支持和教育進行比較,以跟蹤心血管疾病的發展。

中山大學團隊在拓撲光子晶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山大學物理學院、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董建文團隊在拓撲光子晶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他們提出了在由二維動量空間和二維平移參量空間聯合構建的四維合成空間中實現第二陳晶體的方法。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

新型自驅動傳感陣列突破輕微腦震蕩診斷障礙

輕微腦震蕩診斷缺乏客觀評估標準和便攜式監測技術,成為目前臨床診治的主要困擾。基于此,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陳寶東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策略,通過3D打印的多角度納米發電機(TENG)組成的柔性曲面傳感陣列,實現對頭部撞擊的實時監測。這在個性化醫療、智能運動和航空航天領域展現出良好的前景。近日,相關論文在《科學進展》上發表。

新研究研制出類石榴結構新型復合吸波材料

5月27日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孫承林、副研究員顧彬等和大連理工大學段玉平教授合作,在構筑高效復合吸波材料方面取得新進展,設計并制備了一種具有類石榴結構的磁性樹脂衍生碳復合吸波材料,通過組分調控和微觀結構設計引入了多重電磁波損耗機制,使該復合材料表現出了優異的吸波性能。

華中科技大學成立我國首個數字空天技術研究所

5月26日,華中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華科大)數字空天技術研究所成立,這是我國首個數字空天技術研究所。華科大十分重視力學和航空航天學科的發展,航空航天學院成立數字空天技術研究所正當其時。他希望研究所進一步凸顯華科大航空航天學院的研究特色,加強內涵建設,不斷增強承擔國家重大項目的能力,在航空航天領域貢獻更大力量。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