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能源的需求龐大,油價對國家經濟發展和民生產生著重要影響。為了應對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的雙重挑戰,中國積極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加大對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同時,政府通過調整油價機制和加強監管,穩定油價市場,保障能源供應。在未來,中國將繼續加強能源管理,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表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70元。折合成升價,全國平均來看,92號汽油每升上調0.05元,0號柴油每升上調0.06元。
至此,國內油價迎來年內第5次上調。以油箱容量為50升的小型私家車計算,車主們加滿一箱汽油將多花2.5元左右;對滿載50噸的大型物流運輸車輛而言,平均每行駛100公里,燃油費用增加2.4元左右。本輪是2023年第十三次調價,調價后,國內成品油價格年內呈現“五漲六跌兩擱淺”格局。下一輪調價窗口將在7月12日24時開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按照廣義定義,成品油是經過原油的生產加工而成,可分為石油燃料、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潤滑劑、石蠟、石油瀝青、石油焦6類。按照狹義定義,根據《石油成品油流通行業管理工作指引》(商辦消費函〔2020〕439號)定義,成品油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及其他符合國家產品質量標準、具有相同用途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
本文所述的成品油為狹義的成品油,主要包括汽油、柴油、煤油。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5-2018年中國成品油產量維持穩定上升趨勢,2019年中國成品油產量小幅下降。2020年全球疫情導致成品油需求下降,國內成品油產量也隨之萎縮。隨著國內疫情好轉,成品油的產量也開始回升,2021年成品油產量為35738.2萬噸,同比增長7.9%,其中,柴油增長2.7%,汽油增長17.3%,煤油下降2.6%。
2015-2019年,我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總體逐年上升。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國內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2.9噸,同比下降6.7%。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對于成品油的需求也開始恢復。2021年,中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3.2億噸,同比增長10%。其中汽油、柴油需求率先恢復,煤油需求仍低于疫情前水平。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國內全面復工復產,成品油消費總體恢復至疫情前水平。成品油供需差在2020年基礎上繼續縮窄。
多家分析機構認為,本輪成品油調價周期內,原油需求疲軟、供應偏緊的雙重預期對市場情緒產生影響,油價總體呈現區間震蕩走勢。考慮到近期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上升較快,原油進口成本增加,計入匯率因素后國內成品油價格略有上調。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預計,短期來看國際油價仍將以震蕩運行為主。沙特等產油國的減產措施給油價托底支撐,但美國等發達經濟體以收緊流動性緩解通脹壓力的步伐仍未停止,全球經濟增速下滑態勢明顯,原油需求不振的情況難有較大改善。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成品油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