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圖片來源:攝圖網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中國對大豆的需求不斷增加。為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中國大豆進口量不斷攀升,并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大豆進口不僅推動了農產品國際貿易,也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收入增加。然而,大豆進口也面臨著價格波動、質量安全等挑戰,需要加強貿易合作和質量監管,確保大豆進口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23年5月我國進口大豆1202萬噸,同比增加24.3%,刷新月度進口歷史最高紀錄。之前的月度進口高位是2020年6月創下的1120萬噸。1月至5月累計進口量為4231萬噸,同比增加11.2%。業內人士表示,6月大豆到港量可能進一步增至1300萬噸左右。在去年國產大豆產量創紀錄,并出現結構性過剩的情況下,大豆進口大幅增加,原因何在?
大豆對外進口依存度較高。我國大豆產量遠小于我國大豆的消費量,而我國每年如此龐大的大豆消費缺口主要是依靠進口來彌補。根據我國糧食作物對外依存度來看,我國除大豆以外的糧食作物基本均能保證自給自足,大部分的進口只是為了豐富消費品種,增加消費者可供選擇的余地。而我國大豆存在較高的對外依存率, 2019年我國大豆對外依存率高達83.09%。這意味著我國消費的大豆80%以上來自于進口。
從近幾年我國的大豆進口看,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中國大豆累計進口量達到了9652萬噸,累計下降3.8%。截至2022年12月中國大豆進口量為1055萬噸,同比增長19.4%。累計方面,2022年1-12月中國大豆累計進口量達到9108萬噸,累計降5.6%。
在進口金額方面,2021年全年中國大豆累計進口金額達到了53539213千美元(53539.21百萬美元/535.39億美元),累計增長35.4%。截至2022年12月中國大豆進口金額為6969345千美元(6969.35百萬美元),同比增長30.4%。累計方面,2022年1-12月中國大豆累計進口金額達到61235988千美元(61235.99百萬美元/612.36億美元),累計增長14.4%。
注:2021年進口金額增速為35.4%。
產需缺口大是主因。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司偉認為,我國大豆進口屢創新高,究其根本原因是產需缺口大,這背后既有需求側的因素,也有生產端的問題。從需求側看,我國大豆壓榨需求快速增長,帶動需求總量增加。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居民食物消費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轉型,居民食物鏈上移,對蛋白質的需求從過去的以谷物為主轉向動物性食品。豆粕是畜禽和水產品養殖業規模化生產不可缺少的蛋白質飼料,隨著養殖業規模不斷擴大,大豆消費需求量快速增長,從1996年至今,大豆消費量翻了近三番,大豆需求量超過1億噸。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豆加工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