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   >  正文

全球熱消息:第二屆中國國際鞋履時尚周:惠利瑪聚合文博IP賦能產業

評論

中國鞋文化博物館

6月26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鞋履時尚周“東方新履文化沙龍”在中國鞋文化博物館舉辦。這是文博IP賦能鞋革產業的一次創新升級,以“文化+科技”的未來新概念,近百名文博專家、鞋履設計師、產業紅人、高校師生穿越時間與空間,共同探討文博IP的產業化方向,助力“中國鞋都(溫州)”呈現產業數智轉型新未來。


【資料圖】

浙江惠利瑪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與民博專委會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活動上,浙江惠利瑪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與民博專委會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開展多領域合作,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創新傳播手段,共同講好文物故事,共同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貢獻力量。

釋放博物館活力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打卡點

中國鞋文化博物館于2005年在溫州落成,以“為中國鞋都(溫州)尋找文化載體”為使命。全館運用大量圖片、文字、實物,采用現代高科技表現手法,系統反映我國鞋履文化幾千年的歷史面貌和發展過程。

嘉賓打卡中國鞋文化博物館

嘉賓參觀東方新履展廳

悠遠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自信力的源泉,而博物館是當前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現場,嘉賓身穿不同形制的漢服,在中國鞋文化博物館內閑庭信步,打卡參觀,沉浸式體驗漢服文化和中國鞋履文化。他們對東方新履展廳內豐富的博物館文創、聯名鞋包愛不釋手,而融合了藍夾纈、甌繡、昆曲、剪紙等元素的非遺文化鞋則令他們嘆為觀止,肅然起敬。有博物館愛好者在總結參觀體驗時表示:“我們在這些產品上看到了文化與科技的完美融合,文博元素的IP化呈現,讓歷史和文化變得鮮活。”

嘉賓觀看中國鞋履文化數字秀

中國鞋文化博物館IP圖庫-人生禮儀長卷

中國鞋文化博物館IP圖庫-神秘東方

通過一場充滿科技色彩的中國鞋履文化數字秀,“千年鞋履文化+數字虛擬科技”,穿越時間與空間,把中國文化與時尚碰撞的火花盡情釋放,一幅國潮美學畫卷在嘉賓們面前徐徐展開,感受“文化+科技+鞋產業”的無窮創意。緊接著,中國鞋文化博物館IP正式發布。

發揮文博IP力量

東方新履文化沙龍

在文化沙龍上,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促進會文博暨非遺專業委員會主任、研究員高聰,原溫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李運河,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促進會文博暨非遺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要復古設計創始人徐云北,中歐匯源創設計服務平臺創始人郭斌文,景程貿易總經理、產業紅人李明,以及中國鞋文化博物館主理人、惠利瑪產業互聯網平臺創始人錢金波共聚一堂,從源頭的博物館到IP的開發與運營,再到設計院校、設計師平臺、產業互聯網平臺,最終通過產業紅人直播電商傳遞給消費者,嘉賓們形成了一個完美閉環。他們探討博物館如何通過“接地氣”讓文物“活”起來,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發表文博IP如何設計與運用,并賦能產業的技巧;從國潮IP的盛行,剖析原創IP以及文博IP傳播的重要性;暢談如何發揮文博IP力量,為產業注入新活力,為“中國鞋都(溫州)”尋找一條反內卷的創新之路。

中國鞋文化博物館主理人、惠利瑪產業互聯網平臺創始人錢金波發言

錢金波表示,“科技+文化”是第二屆中國國際鞋履時尚周的最大亮點,此次利用中國鞋文化博物館優勢,讓專家、設計師、業界大咖、網紅、學生走進博物館共同領略中國鞋履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館內蘊含豐富的知識,如歷代歷朝流行元素、民族文化、工業材料、科學技術等等,用文化賦能產業,培養行業里藍領的產業精神。

他強調,每個企業、每個材料的背后都離不開歷史與文化,也離不開當代科技與研究。文博IP的運用,可以破解行業同質化的局面,滿足更多消費者更高的需求。東方新履文化沙龍把不同文化、不同行業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學習,是文博IP賦能鞋革產業的一次創新升級,也是推動“中國鞋都”邁向“世界鞋都”的有效手段。

嘉賓漢服體驗打卡

“年輕人喜歡,行業才會更有未來。” 溫州提出要“打造中國民辦博物館之城”。作為溫州民辦博物館中唯一的鞋博,中國鞋文化博物館如今已迭代升級到3.0版,未來版本的博物館一定會融入人工智能、AI等先進科技,讓文化普及化、內容娛樂化,讓文物更加“活”起來,走向行業、走向市場、走向青少年、走向世界。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