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資料圖)
電池回收的發展意味著有效利用和再利用廢舊電池中的有用材料,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同時減少有毒物質對環境的危害。電池回收產業的興起不僅有助于環境保護,還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未來,電池回收發展將繼續引領著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我們創造更清潔和可持續的生活環境。
近日,歐盟理事會通過了一項旨在加強電池和廢舊電池管理的新法規。該法規將規范電池從生產到回收和再利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并確保其安全、可持續和具有競爭力。
歐盟理事會表示,新規將適用于所有電池,包括廢舊便攜式電池、電動車電池、工業電池等,旨在通過監管電池的整個生命周期來促進循環經濟。新規因此規定了報廢要求,包括廢舊電池收集目標和義務、材料回收目標等,例如廢舊電池中鋰回收率到2027年年底達到50%,到2031年年底達到80%。
近幾年,中國的汽車鋰電池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很快,生產能力僅次于日本。在國家科技項目的重點支持下,中國動力鋰電池關鍵技術、關鍵材料和產品研究已經取得重大進展。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發布的數據,2014-2021年,中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逐年增長。2021年,中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為220GWh,較2020年增長175%。GGII預計未來五年受新能源汽車、二輪車、基站、電力儲能、電動工具、3C數碼等帶動,到2025年我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年復合增速將超過25%。按照此增速預測,2027年我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有望超過839GWh。
根據中國能源報的數據,2014年投產上市的動力電池在2019年開始進入批量報廢期,2019年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約為50億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0 年國內累計退役的動力電池市場規模達到100億元。前瞻根據市場行業測算,在價格并不存在波動的情況下,2021年我國動力鋰電池回收市場規模超過170億元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持續提升,動力電池裝機量的逐漸增長,我國將面臨大規模動力電池逐步退役。我國動力電池回收的在未來幾年將面臨需求井噴。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公布數據,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約20萬噸,2025年累計退役量約為78萬噸。
按照《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要求,依據《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工信部從2018年至今共公示了三批具備合格資質的企業名單,三批共計57家企業,代表我國目前具有工信部認定的具備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合格資質的企業僅有47家。而根據企查查的數據,我國在業/存續的企業中經營范圍包含動力電池回收的注冊資金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共有3091家。由此看出,我國大部分動力鋰電池回收企業并不具備相應的資質。
西班牙生態轉型大臣特雷莎·里韋拉表示,電池是脫碳進程和歐盟向零排放運輸模式轉變的關鍵。與此同時,廢電池中含有許多寶貴的資源,必須重復利用這些關鍵原材料。她表示,新規將提升歐洲工業的競爭力,確保新電池的可持續性,并為綠色轉型做出貢獻。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動力鋰電池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