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周二,美國癌癥治療和研究機構希望城市國家醫療中心發布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據該機構稱,在臨床前研究中,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能夠殺死所有實體惡性腫瘤(癌瘤)的靶向化療藥物,名為AOH1996。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關注。
據希望城市國家醫療中心官網介紹,AOH1996在治療乳腺癌、前列腺癌、腦癌、卵巢癌、子宮頸癌、皮膚癌和肺癌的細胞的臨床前研究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該藥物可以口服,并且具有代謝穩定性,無論是作為單獨治療還是聯合治療,都能有效抑制腫瘤生長,而且不會引起明顯的副作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然而,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教授馬步勇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指出,實際上,在《細胞化學生物學》期刊上的原文中,并未明確稱該藥物能夠殺死所有實體癌瘤。這一說法可能是研究機構自身新聞在傳播過程中被過度解讀了。馬步勇還表示,雖然該藥物的機理和靶點相對較新,但目前還難以預測它能否成功上市。
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 (CSCO) 創始人及監事長馬軍表示,該藥物目前仍處于美國臨床試驗的早期階段。雖然它具有抗泛腫瘤細胞的作用,但僅經過了臨床前研究,還需要進行二、三期臨床試驗以及確定臨床效果。馬軍指出,抗腫瘤治療并不存在所謂的神藥。PCNA僅僅是一種小分子抑制劑,而小分子抑制劑的種類超過4200種,自從2001年第一個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用于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治療以來,成藥也僅有42種。
根據腫瘤對人體的危害程度,可將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類。惡性腫瘤是當前對人類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并威脅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癌癥與心腦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一起,構成了當今世界所有國家三大死亡原因。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政府將攻克癌癥列為首要任務之一。
我國抗腫瘤藥研發主要用于腫瘤治療,2020年,臨床試驗的腫瘤治療藥物研發數量達425種,占比為92.79%。
根據米內網的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20年,中國的抗腫瘤藥市場規模逐漸增長。受到2020年疫情的影響,增速略有放緩,但市場規模仍達到了1458.74億元,同比增長了8.85%。
國家政策的支持、對健康和新藥創新研發投資的增加以及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等因素都推動了抗腫瘤藥行業的發展。此外,腫瘤疾病的高發態勢也將加速推動抗腫瘤藥行業的技術創新。預計到2027年,中國的抗腫瘤藥市場規模有望超過3600億元。
河北澤運生物總經理、資深醫藥行業專家齊正偉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癌癥的發病機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不同器官的癌癥也有不同的發病機理。許多藥物在臨床前研究中表現出良好的效果,但在進入臨床試驗后往往不如人意,可能因為療效改變或毒副反應無法承受等原因而被終止,這正是創新藥物研發面臨的風險。
不過,這一消息的發布無疑為癌癥治療領域注入了新的希望。無論是否能夠最終成功上市,科學家們的努力和研究成果都為癌癥治療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看到更多的突破和創新,為癌癥患者帶來更多的治療選擇和生存機會。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抗腫瘤藥物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