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江蘇、浙江、廣東等地部分棉紗貿易商反饋,繼7月越南棉紗外盤、內盤報價因原料價格上漲、電費及工人工資上調而小幅調漲后,7月底以來印度棉紗船貨、保稅報價也呈觸底反彈趨勢,其中大廠、品牌紗FOB、CNF、CIF報漲幅度稍大。
業內分析:一方面7月中旬以來印度國內S-6、J34、MCU5等棉花現貨報價連續穩中上行,紡紗虧損面不斷擴大,大部分紗廠不得不上調棉紗內銷、出口報價;另一方面近期印度南部棉紡廠減停產愈演愈烈,再加上OE紗大面積停產,因此印度棉紗供應減少趨勢明顯,紗廠提漲意愿增強。但巴基斯坦、印尼、泰國、烏茲別克斯坦等產地棉紗外盤、內盤報價企穩,并未受越南紗、印度紗報漲影響,貿易商以抓緊出貨、回籠資金為主。
從調查看,隨著2023年秋冬季訂單進入掃尾、了單階段,進口OE紗、C16S及以下環錠紡紗(含巴基斯坦8S-16S賽絡紡紗)的詢價、出貨不斷放緩,棉紗貿易商、織布廠關注、拿貨的重點轉向C20S-C40S。另外,由于2023年下半年針織服裝出口訂單未現回暖跡象,仍以短單、散單為主,因此進口針織紗(含印度、越南精梳針織紗)銷售延續慢節奏狀態,部分貿易商針織紗庫存較高,制約外紗船貨的補庫和資金流轉。
杭州某輕紡進出口公司表示,由于很大一部分織布、面料、服裝廠對2023年中央儲備棉銷售和增發75萬噸棉花進口滑準稅配額充滿期待,判斷棉紡廠不僅有機會低價競拍儲備進口棉紡紗,且市場棉花資源有效供應量快速增長,炒作勢頭將被打壓,國內棉花、棉紗報價或齊聲回落,因此下游觀望情緒偏強。該公司反映,近1周多來雖部分棉紡廠棉紗出廠價上調300-500元/噸(累計漲幅),但沿海地區輕紡市場因貿易商庫存較大、出貨緩慢而漲幅偏低或并未上調,清關外紗大多也沒有跟漲,等待形勢進一步明朗。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