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   >  正文

每日快播:數字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福州紡織業建成4個工業互聯網平臺

評論


(相關資料圖)

恒申紡織自動化生產線。

記者23日從市人大常委會獲悉,回應市人大代表梅震提出的《關于加強福州傳統產業(紡織業)數字化建設、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建議》,我市積極以數字賦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紡織業已建成4個工業互聯網平臺,長樂區去年還建設恒申合纖等6個省級以上數字化智能化試點示范項目。

這份建議是今年市人大常委會重點督辦的15件代表建議之一。梅震代表在建議中說,紡織業是福州的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也是傳統優勢行業。用數字賦能紡織業,是產業轉型的必需,也是數字產業尋找更多應用場景的必需。他建議建立福州紡織產業互聯平臺,引導國內外頭部紡織企業與數字信息實施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制定紡織類專利發明、技術創新等獎補政策,培養行業內的高水平創新團隊與領軍人才。

代表建議被市工信局高度肯定,認為具有指導意義。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市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已取得初步成效,2021年,紡織行業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 3302.1億元,比增10.8%,為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1.2萬億作出重要貢獻。

早在2018年,我市就率先選擇紡織產業集聚度高的長樂區開展工業互聯網試點工作。目前紡織業已建成具有一定規模、賦能作用較強的長樂區紡織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互聯網交易平臺“樂紡云”“坐視布管”以及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輔布司”等4個工業互聯網平臺。為解決紡織行業信息化建設中遇到的企業“不敢投”和“不愿改”兩方面困難,長樂區采取國企主打、“國企+民企”,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項目由財政資金支持等方式積極推動。通過杠桿撬動,2021年長樂全區累計推動93項、總投資達484億元的技改項目,全面提升了紡織行業核心裝備和關鍵工序的數字化水平。

記者了解到,有的紡織企業引進國內首家錦綸行業智能化機器人,實現產品從接單、生產、檢驗、包裝、入庫到交付全流程全自動化智能化管理;有的企業通過智能化管理,訂單交付周期縮短40%,用工比率下降65%;有的企業萬錠用工平均數由200人降至25人,每噸紗線生產減少20千瓦時用電,每年節省電費60萬元;有的企業創建“輔布司面輔料供應自營平臺”,幫助長樂眾多信息化程度較低的中小針織經編企業實現設備上云、數據云管理。還有一大批院所合作項目落地濱海新城,為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市工信局表示,接下來要繼續推進智能化、信息化改造,重點加快實施立華智紡年產6萬噸高檔智能化紡紗品項目,長源紡織5G互聯網+智能化紡紗生產車間項目,景豐科技年產5萬噸智能化、超細DPF錦綸加彈項目等。鼓勵恒申合纖、永榮錦江等龍頭企業在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基礎上打造紡織產業互聯平臺。并要建立實訓基地,強化引進和培育數字化轉型與紡織技術方面復合型人才。

(來源:福州日報)

標簽: 工業總產值 福州日報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