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開年后,瀘州老窖、洋河股份、劍南春、貴州珍酒等品牌均不同程度宣布對旗下核心產品提價或停貨;近日,有市場消息指出,汾酒將于6月20日上調主要產品出廠價:其中玻汾高低度各上調1元/瓶;53度青花20上調20元/瓶,42度青花20上調18元/瓶;青花30復興版預計上調70元-80元/瓶,850ml青花30上調200元/瓶。
濃香和清香品牌對市場價格恢復信心滿滿,而醬酒市場卻出現與濃香、清香“冰火兩重天”的局面。除茅臺之外,醬酒終端無論是高端名酒還是次高端酒,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價格回落,非知名醬酒品牌甚至呈現“價格腰斬”的現象。
【資料圖】
醬酒市場出現價格回落不只是2023年現象,自2021年10月便已開始,只是市場慣性沒有引起醬酒行業和醬酒市場的關注。2022年全面疫情讓企業和經銷商以及終端,對醬酒“去庫存”壓力缺乏警惕,認為價格回落是消費場景缺失和庫存大造成的雙重壓力;進入2023年,醬酒市場面臨“去庫存”和“搶銷量”雙重任務與“緩復蘇”和消費降級雙重壓力,市場庫存壓力和市場價格問題導致的消費能力下降,在醬酒市場發展史上前所未有。
醬酒行業和醬酒市場面臨重塑,醬酒市場已經從高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新階段,“價格戰略”將成為2023年醬酒企業創新“第一戰略”。
醬酒價格創新,最重要的是看清本輪價格回落的本質,對癥下藥。2023年出現名醬酒和大眾醬酒集體價格回落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彰顯了市場的力量。企業不能刻意地做所謂的“價格修復”:價格是價值的體現,是品質、品牌和場景與用戶培育長期積累的結果,不是簡單的渠道策略能夠解決掉的,也沒有必要。
對于大部分醬香品牌而言,與其說價格倒掛,倒不如說是價格回歸。自2017年“醬酒熱”現象出現后,除了少數名酒企業堅守品質外,絕大多數醬酒企業價格年年漲,一年漲多次。市場自然出現“蘿卜快了不洗泥”的現象,醬酒價格不斷漲,但是醬酒老酒、好酒越來越少,造成的市場結果是:到了2021年中秋節前后,醬酒價格讓消費者越來越“高不可攀”,而醬酒卻不能越來越好,相反,感覺品質沒提高。消費者出現在次高端上選擇向濃香名酒、濃香省酒“回流”現象。
2023年,醬酒企業要認清一個基本事實:大部分醬酒產品價格已嚴重背離其品質、品牌價值區間,消費者出現“品類再選擇”,醬酒企業需要反思的不是如何恢復價格,而是要不斷提高品質。
當下,醬酒市場出現價格倒掛是品類紅利消失后的消費市場自然選擇,企業應該積極調整價格體系,適應當下的市場新環境。
一是要深刻研判未來三年消費環境基本盤。客觀地講,未來三年,中國經濟和消費市場增長壓力很大,企業要有底盤思維、底線思維。
二是頭部醬酒企業要學習茅臺,遵循市場規律,研判中國市場消費能力,從盲目提價思維中解放出來,科學定價、理性定價。
三是要認識到做品牌非一日之功,需要品質、品類、文化、組織長久積淀,久久為功。
2023年醬酒企業的本輪價格回歸,對醬酒行業的健康發展是件好事,會讓醬酒行業變得更加穩健、更加高質量發展,對于大部分醬酒企業來說,未來5年醬酒要做好三大戰略:
一是堅定全國化戰略。醬酒還是要堅持“品類高端、品質高端”戰略,做全國這個池塘里的“小魚”,在不是濃香的根據地市場,醬酒再重新做一遍,要充分借鑒濃香名酒的發展道路,但不是簡單地復刻,而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來,只有特色化才能全國化。
二是堅定用戶培育戰略。名酒戰略都是用戶培育戰略,濃香也是,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戰略都是頭部用戶培育戰略。
三是堅定長期主義戰略。2023年,醬酒企業和醬酒經銷商核心理念就是“做難而正確的事情”。需要做好以下3件事情:
放棄醬酒“賺快錢”的幻想,醬酒進入深度調整期。利潤空間、增長幅度逐步接近濃香,醬酒“慢增長”來臨,無論是醬酒企業還是經銷商,都要適應新時代。
強化市場基本盤,練好基本功。從全國化招商逐步轉向運作高地市場,全面掌握運作高地市場的本領。
重視品牌、品質基礎工作。未來,誰在品牌、品質 、服務等方面下了功夫,誰就會收獲更多的市場和消費者。(丁永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