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  正文

椒香四溢富村民 銷供產一體化的“鍋圈模式”受關注

評論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記者譚妮妮)“今年家里地的收成穩定在一千四五百斤,多是一級花椒,應該能賣個好價錢!”


(資料圖片)

7月花椒采摘季,甘肅武都區郭河鄉椽子山村,晚上7時許太陽尚未落山,68歲的王國紀帶著老伴和幾個鄉民仍在地里忙活。靠著經年累月的養護,王家十幾畝地近年來收成基本穩定,今年花椒預計能賣5、6萬塊錢。

王國紀回憶,過去一家人靠天吃飯,收成不好時只能“在地里挖點土豆充饑”;大規模、精細化種植花椒以來,收入改善的老兩口,不僅拉扯大了三個女兒,還在武都某商品房小區購置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感覺摸到了幸福的天花板。”王家二女兒感嘆。

王家生活的變化,是當地花椒產業富農興村的一個縮影。得益于近年來當地政府大力培育,以及鍋圈食匯這樣“銷供產一體化”的供應鏈企業介入帶來的穩定需求,花椒如今已成為武都綜合產值47億元的富民產業。

種椒大戶迎豐收 “北漂”程序員返鄉

早上6時許天剛亮上山,晚上近8時太陽下山回家,在武都花椒豐收季,一天作業十幾個小時是王國紀這樣的椒農的常態。盡管勞作辛苦,老兩口在豐收地里卻有說有笑,老伴一對雕花耳環在陽光下閃著光,那是家中生活改善后丈夫送的生日禮物。從過去零星栽植到如今規模化、科學化種植,村民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王國紀是村里第一波響應大規模種植花椒號召的農戶之一,在當地政府大力推進“一村一品”等政策和穩定的市場需求雙重作用下,武都花椒產業持續提質增產,與之相伴的是花椒價格成倍數增長。他回憶,上世紀80年代一斤花椒賣不到十塊錢,到近兩年,價格大約在50塊上下。

穩定的收入,維護了當地椒農的種植熱情。34歲的村民劉強,7月底也加入了采椒大軍,并計劃在村里承包土地。父輩曾靠著種花椒等收入供養了他和妹妹兩位大學生。大學畢業后,劉強曾留北京做程序員,但每日10余小時的坐班方式令他不適。幾年后,見家鄉花椒等農特產品廣受歡迎,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吃夠了泡面”的他回到武都,如今安了家也立了業。

武都種椒歷史悠久,自古就有“蜀椒出武都”的說法,當地大紅袍花椒色紅油重、麻味醇厚,一直是公認的椒中上品。多年發展,花椒已成為當地助農增收、精準脫貧的第一產業,是當地政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實施的有力抓手。據了解,目前全區花椒基地總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今年預計綜合產值47億元,曾帶動8.6萬人脫貧,去年農民人均花椒年純收入4000元以上,在全國花椒主產縣區“農民收入占比第一”。

甘肅武都區郭河鄉椽子山村,68歲的村民王國紀正在地里采摘花椒 圖片來源:鍋圈

34歲的村民劉強站在花椒旁邊 圖片來源:鍋圈

連接“田間與餐桌” “鍋圈模式”助力當地鄉村振興

值得一提的是,生產規模上去了,花椒銷量如何提高是近年來當地政府和村民發力的重點,反觀國內市場,對味道要求高、偏好重口味的年輕一代正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越來越多類似鍋圈食匯這樣的食品企業,致力于搜尋優質食材,將最醇厚的花椒“麻”帶到餐桌,由此與當地形成了默契的鏈接。

天還沒亮,漢王鎮花椒交易市場已經熱鬧起來,椒農們通常在清晨4、5時下地干活前赴市場賣貨。榮升合作社負責人趙榮升也出現在市場上,他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做花椒采購,前幾年進一步成立農民合作社,近段時間,他常打著手電筒穿梭在交易市場成袋花椒之間,計劃為合作工廠尋些好貨。

先看外皮色澤赤紅與否,然后把手插進麻袋里的花椒中,“扎手”干爽為佳;抓上一把看,開口的花椒每幾粒連在一起,形似盛開的梅花,鼻子再聞一聞,椒香持久。趙榮升近來收的多是“一級好貨”,其中大部分供給鍋圈食匯合作工廠。隨著消費終端不斷升級,食品、餐飲公司對產品品質要求提高,當地花椒等級從三級細分至五級,持續激發椒農們探索嫁接改良等技術,以期提質增效。

由此可見,鄉村振興過程中,在政府的主導作用和農民的主體作用之外,食品企業等民營企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依托銷供產一體化、全鏈路、數字化供應鏈體系,鍋圈食匯正在探索一條當下鄉村振興的新路徑,受到越來越多關注。

鍋圈食匯位于武都的花椒種植基地近來喜迎豐收 圖片來源:鍋圈

公開資料顯示,在國內有一萬家門店的鍋圈食匯,業務覆蓋火鍋、燒烤食材等類別,產品品類達700余款,其食材來源主要包括在廣大鄉村開展農副產品采購合作,及在部分區域投資興建食材加工廠。前述武都花椒,就是其川味火鍋底料的“靈魂”食材之一。

鍋圈食匯董事長楊明超談到,“我們找到一條關于鄉村振興的路徑,用數字化反向驅動工廠生產,再到田間地頭的食材種養殖,真正打通了鏈路,銷-供-產形成閉環。”一方面,其通過整合覆蓋采購、生產、運輸、倉儲、銷售各環節的供應鏈體系,實現了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鏈條掌控;一方面,依托對門店銷售數據的分析管理,反向推動工廠開發對路產品,工廠再與種養殖端打通,提高了農產品的生產銷售效率。

未來,在政府的引導支持之下,越來越多民營企業將持續以產業和數字化為紐帶服務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助力提升農特產品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對此,諸如鍋圈這類“一頭連著百姓餐桌,一頭連著田間地頭”的食品企業有著天然的優勢。

椒農王國紀在武都購入的商品房所在小區 圖片來源:鍋圈

居住在此的王家二女兒是小區樓下鍋圈門店的常客,喜辣的她尤愛川味火鍋底料,其花椒原材料就來自當地,鍋底一煮開椒香四溢,似有“爸爸的味道”。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