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通訊員 田博
四月的靜寧大地,春意盎然,欣欣向榮:山坡梁峁經年栽植的山毛桃、杏花次第開放,造林綠化新植苗木整齊排列;層層梯田麥苗青青,膜壟延伸,銀光粼粼;蘋果、早酥梨園清園覆膜,樹形規整,枝頭花苞欲放;人居環境整治持續開展,庭院門場、村社巷道干凈整潔……不負春光,連日來,甘肅省靜寧縣干部群眾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甘肅省“三抓三促”行動要求,銳意進取,實干苦干,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中邁出新步伐。
造林綠化綜合效益日趨彰顯
【資料圖】
三月春光好,植樹造林忙。自3月20日開始,靜寧縣縣直機關單位干部職工在平定高速靜寧段靈芝鄉張堡面山造林綠化基地持續開展義務植樹造林。挖坑、放苗、培土、澆水,每一道工序都一絲不茍,只為栽好成活每一棵樹苗。經過2600多名(次)干部職工連日作業,新植的500畝50000余株云杉筆直地挺立在層層地塊,滿目蔥蘢。
平定高速靜寧段靈芝鄉張堡面山造林綠化基地。馬麗麗 攝
“作為黨員干部,我們要積極參加植樹造林,為建設山川秀美家鄉貢獻自己的力量。”參加義務植樹的靜寧縣政府辦公室干部靳向龍說。
靜寧縣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有利政策機遇,科學推進生態建設,春季造林綠化工作抓建干部義務植樹基地2處4000畝,啟動360公里綠色通道建設,開展2.82萬畝人工造林和 1.68萬畝退化林修復,組織實施31個鄉村振興示范村綠化。
“春季造林綠化工作啟動以來,我們組織實施城區添景、鄉村增綠、通道提顏、管護提檔四大行動,年內將完成人工生態造林4.5萬畝,以林草‘含綠量’提升全縣經濟發展‘含金量’。”靜寧縣林草局局長王俊棠介紹。
靜寧縣切實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和果樹經濟林建設,到2022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2.85%,蘋果、早酥梨、核桃、大接杏等經濟林栽植超過110萬畝,推進綠色富民產業發展,實現產業興旺、農民增收,造林綠化的綜合效益日趨彰顯。
科學管理賦能果產業升級果農增收
清明節后,靜寧大地自北向南,連片的大接杏、早酥梨和蘋果園冬春接續管理工作漸近尾聲,園內覆膜整潔,樹形規范整齊,枝條疏密有致。
為確保果產業可持續發展,農民收入穩定增加,靜寧縣堅持推進果園科學化、標準化管理。果業技術人員常年深入產業公司、田間地頭提供技術指導,開展集中培訓,幫助組建“土專家”“田秀才”果園管理技術隊伍。同時,與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農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邀請果業專家開展技術培訓,加大新技術、新模式推廣應用。
國家鄉村振興科技特派團在界石鋪鎮開展春季早酥梨園標準化管理培訓。資料圖 程玉蘭 攝
3月18日至19日,國家鄉村振興科技特派團受邀在界石鋪鎮開展春季早酥梨園標準化管理培訓。甘肅省農科院研究員李紅旭介紹:“國家科技特派團靜寧團梨產業組圍繞靜寧縣早酥梨提質增效這個重點,從新品種引進、樹體改型修剪、品質提升試驗示范、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示范等方面開展培訓,為靜寧縣培養本土人才?!币勒諏<遗嘤栔笇?,目前,界石鋪鎮1.2萬畝早酥梨園全面完成整形修剪、有機肥施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各項工作。
“經過精心管護,今年早酥梨力爭畝產達到2500公斤以上,優果率達到60%,商品率達到85%。”界石鋪鎮黨委副書記王能說。
3月21日,2023年第1期 “靜寧果農”勞務品牌培訓班在雙峴鎮開班。縣林業局果業技術人員通過理論授課+實訓操作,就老果園提質增效、新建園快速發展等知識、技術進行全面講解、操作示范。
“每次培訓,都有新收獲。技術人員針對我們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對我們種好蘋果真的很有幫助?!彪p峴鎮果農閆民軍在參加培訓后深有感觸。
入春以來,靜寧縣林草局果業技術人員分組深入果園,對去年冬季果園管理提質增效“百日攻堅行動”暨標準化管理工作全面“回頭看”,接續指導果農做好春管工作,推進蘋果產業轉型升級。至4月初,全縣完成老果園改造2萬畝,提質增效管理7萬畝,2000畝育苗基地和7個高新集成技術推廣示范園正在建設之中。冬春高質量管理,為豐產豐收奠定基礎。今年,靜寧蘋果產業圍繞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創建和打造500億級產業集群,加快國家數字農業建設項目進度,力爭全年果品總產量達到100萬噸。
百萬畝糧食種植確保糧食安全
層層梯田,銀光粼粼。截至3月底,靜寧縣在2022年秋季旱作農業覆膜80萬畝的基礎上,完成春季頂凌覆膜5萬畝,共計85萬畝。
靜寧縣古城鎮北山梁旱作農業示范帶。代祥峰 攝
為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靜寧縣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今年研究制定印發全縣穩定糧食生產行動方案,大力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持續抓好撂荒地整治,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和進出平衡,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鼓勵農業合作社和種糧大戶流轉、代種無人耕種土地,大力推廣玉米、洋芋等旱作農業,穩定糧食種植面積。
“今年我一共種植洋芋36畝,其中代種、流轉別人的土地27畝,地膜都覆好了,土地墑情好,畝產4000斤不成問題。”正在點播洋芋種子的靜寧縣界石鋪鎮高堡村村民王鵬說。
為確保頂凌覆膜順利開展,做好春耕春播準備工作,3月初,靜寧縣農技中心及時調運農膜400噸,組織向各鄉鎮免費發放。同時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提供農技服務,指導農民做好旱作玉米、洋芋覆膜、施肥、播種和冬小麥返青田間管理工作。
4月7日,靜寧縣農技中心主任楊富位帶領農技人員在司橋鄉旱作農業示范帶指導農民點播洋芋。他說:“當前正值我縣農業生產關鍵時期,旱作種植洋芋已全面開始播種,玉米、胡麻和糜、谷等小雜糧將緊隨播種,冬小麥追肥和鋤草也要及時跟進。我們農技人員分組深入各鄉鎮,幫助農民做好播種和田間管理,力爭農業豐收,農民增收。”
目前,靜寧縣建成司橋唐岔流域、古城北山梁流域等旱作農業萬畝示范帶11處,細巷譚店、三合北岔千畝示范點26處。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05萬畝以上,其中旱作農業85萬畝,冬麥20萬畝。糧食產量達到26萬噸以上,確保糧食安全。
宜居和美鄉村建設提升群眾幸福感
4月3日清晨,靜寧縣城鄉每月初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如期開展。新店鄉小灣村公益性崗位人員王建琪在陳咀社清掃巷道,他說:“柴草堆放整齊,垃圾清掃拉運,到處干干凈凈,看著就很舒服?!狈叛弁ィ惥咨绶壳拔莺?、巷道溝渠干凈整潔,硬化路邊花園花草樹木綻出新芽,清新怡人。
為營造干凈整潔、有序舒適的人居環境,今年初,靜寧縣部署啟動持續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堅持周、月例行制度,每周末一次清掃,每月三次大掃除。重點對城鄉交通主干道、村社巷道、文化廣場及房前屋后、路邊溝渠、柴草場等衛生死角進行清掃保潔,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針對鄉村廢舊地膜回收不徹底、不及時,普遍造成環境和農業面源污染的突出問題,靜寧縣通過“以舊換新”,推進廢舊地膜清理回收和再利用。靜寧縣農技中心副主任張建榮介紹:“開春以來,我縣利用旱作農業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和科學使用地膜以舊換新項目的1000萬元,采購新地膜800噸,以5:1的兌換比例兌換舊地膜4000噸,有效治理了地膜污染?!?/p>
“我撿拾的一三輪車爛地膜換了兩捆新膜,一來把垃圾處理了,二來還減少了買地膜的支出,我非常高興?!痹摽h治平鎮陳峽村村民陳國平在廢舊地膜兌換點領到新地膜后笑著說。
當前,靜寧縣田間地頭的“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鄉村環境衛生干凈整潔,山野草木綻放新綠,美麗鄉村盡顯眼前,有力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