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  正文

低碳體驗館開門營業 讓更多科技元素點亮綠色大運

評論

陳科 科技日報記者 何亮

“那個巨型‘蓉寶’好可愛!我們快去綠色集裝箱那邊看看到底是什么?”

“快幫我拍個照,雖然我參加不了大運會,但還是可以和蓉寶寶合個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7月8日,以“綠色大運 點亮低碳新生活”為主題的成都大運會低碳辦賽系列主題活動在寬窄巷子東廣場舉行。融合成都大運會低碳交通、低碳場館、低碳能源等綠色環保創意的一體化裝置——成都大運會低碳體驗館開門“營業”,無數往來市民和國內外游客被現場“閃現”的巨型蓉寶和綠色藝術裝置吸引目光。

助力綠色大運 體驗低碳生活

當前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大量游客、市民在好奇心驅動下,紛紛來到“集裝箱”內一探究竟。

低碳魔方、碳循環燈箱、動力單車、能源小屋、AI智能機器人……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各類“稀奇古怪”的裝置被揭開神秘面紗,現場通過趣味互動體驗,鼓勵大家用實際行動踐行大運會低碳辦賽理念,切實減少碳排放。

將手掌按在墻上,碳循環燈箱隨即感應亮燈,關于碳元素的科普知識通過語音講解娓娓道來,也闡明了成都大運會為何強調“綠色、節儉、必須”的辦賽原則。在能源小屋,游客還能手動體驗太陽能、風力、水力三種新能源發電形式。喝完的礦泉水瓶、易拉罐、咖啡杯等廢棄品不要丟,投進低碳魔方的“大嘴巴”,設備即對廢棄品進行了掃描分析并生成碳積分小票,憑小票參與者在現場就能兌換相應的大運會紀念品。

展示低碳特質 善用科技元素

“寬窄巷子是成都市的代表性景點之一,人流量非常可觀。我們在這里設置體驗館,吸引市民、外來游客關注成都大運會低碳辦賽的理念,將辦賽與營城融合,讓綠色大運成為成都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一張名片。”現場負責人說。

成都大運會低碳體驗館使用一體融合、可重復拆建的方式進行搭建,不僅能在有限的空間中承載更多的場景,而且能實現多場次循環使用,避免資源浪費,降低活動成本。此外,體驗館還通過AI機器人互動聊天提供大運知識、AR場景地圖沉浸式體驗場館環境等科技表達方式,為游客提供自助化的觀展服務。

現場負責人表示,通過融入創新科技、低碳環保等元素,綜合打造成都大運會環保節能應用場景,增強低碳大運的實際體驗感,展示成都大運會低碳特質、科技屬性,讓更多科技元素點亮“綠色大運”。

踐行低碳理念 科學布局辦

在“雙碳”目標的驅動下,“綠色辦賽”成為成都大運會的重要使命,在場館建設、交通出行、賽事活動服務等各個環節都能看到嚴格踐行“綠色大運”的身影。

成都大運會涉及的新建場館均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充分利用多元化技術手段,實現場館低碳、節能、環保效果的最大化,全面采用綠色建材,減少建筑垃圾和污染物產生。既有場館則是進行綠色改造升級,優化自然通風和采光,所有場館進行了LED節能燈具替換,并實現多級照明控制,多個場館加裝布袋風管,使用多聯變頻空調,促進場館高效穩定用能。

據了解,成都共落實1340臺新能源大巴和1000余臺新能源小車作為運動員、技術官員及媒體等交通服務車輛,實現大運村到中心城區場館交通90%使用新能源車,大運村內部100%使用新能源擺渡車。

(成都大運會組委會供圖)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