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當前國內棉價表現堅挺,原本上年度大量結轉的棉花庫存能夠滿足下游企業平穩渡過新棉收購期,但今年新花交售緩慢和出疆物流影響造成市場上棉花暫時供應不足。下游在經歷前期棉花價格大幅波動之后,在庫存水平有限和剛性需求的刺激下,內地棉花基差一路飆升,居高不下。而堅挺的棉花現貨價格同樣增強了棉農挺價的信心,國慶之后棉花收購價格上漲,形成了當前棉價堅挺的局面。其實棉價堅挺的癥結點并不復雜,這里沒有復雜的地緣政治,沒有無序的貿易規則,更多的是階段性的供需錯配。棉花產量數據已經擺在明面上,而棉花需求則是不溫不火。
USDA10月份供需報告顯示,中國、印度、美國棉花產量均無調整,全球產量略有下調。消費方面中國和印度較9月份均下調22萬噸。中國消費量從6月份827.4萬噸開始逐步下調至當前的795萬噸。未來全球棉花消費很大可能會繼續下調。原因也很簡單,能源和食品擠壓了非必需品價格空間,消費結構的調整直接導致棉花消費的減少。最后的問題就是棉花“通脹”何時休?正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當棉花開始大規模收購時,價格自然回歸市場。彼時棉花交售一旦出現擁擠,收購價格或將出現一波回落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