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木質方格蔟、軌道給桑機、自動上蔟升降設施……區別于傳統人工養蠶、喂桑,在位于平望鎮廟頭村的華佳桑羅·平望現代蠶桑綜合示范基地(以下簡稱“基地”)蠶房內,記者看到了最新的智能化、自動化養蠶設施。
“有了升降式活動蠶臺,不僅能在有限的蠶房內盡可能多地增加蠶盤,還降低了人工成本。此外,通過優質方形結繭和標準化育種模式,蠶繭質量從4A提高到5A—6A,為蠶業的質量提升、效益提升、穩定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華佳長漾里現代蠶桑產業綜合示范基地負責人董華強介紹。
據介紹,目前,基地蠶房已全部采用了軌道化給桑、自動上蔟升降設施,實現了滾動多批次養蠶的工廠化養蠶模式。此外,基地還開發了低齡蠶養殖過程中自動給桑、撒粉和環境控制于一體的智能化集成養殖系統,實現了傳統蠶桑養殖的智能化轉型升級,有效提高了養蠶效率和蠶繭質量。
在人們印象中,天然蠶絲都是“潔白光滑”,但在基地的另一個蠶房內,粉紅色、黃色、綠色等天然彩色的蠶五彩繽紛,讓人眼前一亮。董華強透露,彩色蠶平時看起來跟普通蠶沒有任何區別,唯獨吐出來的絲顏色不一樣,“這種顏色也是純天然的,不需要后期染色。”
據悉,蠶繭之所以會呈現出彩色,是基地通過多次雜交、基因導入等科學實驗培育后,讓蠶絲中含有類胡蘿卜素、葉綠素、黃酮類化合物和花青素等天然色素,而表現出黃、綠、紅等顏色,具有天然、環保的特點。
“彩色繭繅絲后不需要后期化學染色,可有效減少紡織業對環境的污染。其制品還有抗真菌、抗氧化、防紫外線等優良特性。因此,天然彩色蠶絲技術兼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華佳集團董事長俞金鍵介紹,雖然目前彩色蠶繭還在試驗階段,但由彩色繭加工而成的產品具有天然、保健、環保的特點,符合現代消費時尚,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
華佳桑羅·平望現代蠶桑綜合示范基地占地728畝,今年計劃養蠶300張。目前基地正在建設智慧蠶桑絲綢科普教育場館和百桑園,未來將打造成集蠶桑生產、蠶桑科技于一體的新型蠶桑示范基地,致力于打造環長漾農文旅融合新名片。
“智慧蠶桑絲綢科普教育場館將再現從養蠶、繅絲、織布到成衣制作的傳統技藝,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式向大家展現現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型智慧養蠶新技術、新方法,探索‘科普+旅游’的模式,讓絲綢文化可觀可觸可品。”俞金鍵表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