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上周(5月30日-6月3日),國內鄭棉期貨在供應預期的炒作下急速拉升,創下近一年來的高點。國際市場在美債上限協議通過之后也出現反彈,ICE棉花期貨主力12月合約收于81.85美分,漲幅1.6%,但與國內鄭棉不同,盤面反彈之后仍在前期的區間內震蕩盤整,即使美棉出口增加也沒有進一步上升,導致內外棉價差明顯拉大。
和火熱的國內市場相比,上周外盤顯得格外冷靜和小心謹慎,市場仍對宏觀經濟表現持謹慎態度,美國5月份就業數據超預期繼續給美聯儲加息制造可能性,雖說暫時不會出現經濟衰退,但美國經濟的健康狀況仍不可掉以輕心。好在美債上限問題終于解決,至少這個壓力已經釋放,現在市場關注的重點仍然是美聯儲的加息舉措。
在宏觀面風險因素消化的同時,棉花基本面繼續給市場提供支撐。之前,市場傳聞前周外盤大跌期間美棉有大量成交,從上周的美棉出口周報來看,這個說法有可信度。在截至5月25日的一周內,美棉簽約量顯著提升,其中陸地棉簽約有八成來自中國,說明隨著盤面的下跌和內外棉價差的拉大,中國的進口需求有所增加。從裝運來看,美棉已累計裝運220萬噸,按目前的裝運速度,美棉出口預測應當需要上調。如果這樣,年度末期美國基本面將進一步趨緊,對價格有進一步的支撐。另外,截至5月26日ICE期貨7月合約還有2萬多手點價盤,紡織廠需要在合約到期前平掉空單,也是近期盤面的一個支撐因素。
對于即將主導下年度行情的12月合約來說,除了美棉出口和期末庫存的變化,美國新棉長勢和產量預期無疑是很關鍵的。根據最新的情況,當前美國新棉播種已經過半,近期產棉區降雨較多,部分棉區存在種植落后的情況,但美棉苗情長勢遠好于去年同期,業界對美棉豐產的預期沒有變化。本月底,USDA將發布美國實播面積報告,屆時將根據實播面積預測下年度產量,數據會更為準確。屆時,如果全球消費和中國進口持續恢復,美棉即使如期增產也不會給行情帶來太大壓力,而如果美棉產量預測下調,市場的上漲動力會更充足。
總體看,美國農業部5月份報告之后市場的看空情緒減弱,現在美債風險也已經消除,后期需關注美棉出口和USDA供需預測以及天氣的變化,基本面的影響將進一步增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