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4個“世界計量日”來臨之際,5月16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加快建設現代化計量體系新聞發布會。河北省市場監管局一級巡視員葛瑞江向大家介紹了我省加快建設現代化計量體系工作進展情況,并與河北省市場監管局二級巡視員趙強,計量處處長、一級調研員高振川,計量處副處長馬海丹共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發布會由河北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處長、一級調研員田德鋒主持。
自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實施意見印發以來,全省計量人聚焦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加快“四個體系和一個能力”建設,計量供給的短板弱項進一步補強和提升,現代化計量體系日益完善。
第一,加快科學計量基礎支撐體系建設,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相關資料圖)
一是加強計量測試理論、方法與應用技術研究。將優勢資源整合聚集到含金量高、服務產業發展效果好、創新競爭力強的科研項目上,獲批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2名同志的論文報告入選國際流量測量會議論文集,并在國際會議中進行演講。一批科研項目落地見效,新獲國家專利授權9項,研發標準物質23種,發布實施地方及京津冀計量技術規范共37項。二是開展電能表現場應用、計量性能實時監控及檢定校準頻次的分析和研究。通過計量數據的統計、分析和利用,實現智能電表運行校準和誤差在線遠程校準,推動電能表由“定期更換”到“狀態更換”的轉變,進一步推進了計量數字化轉型。三是計量標準智能化、網絡化等新型量值傳遞溯源技術研究取得新進展。流量、電力等在線監測技術的實現,滿足了實時工況環境的計量需求。
第二,加快健全應用計量服務保障體系,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在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培育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批準籌建省級鋼鐵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優質計量測試服務。截至目前,全省已建設產業計量測試中心6家。二是依托中國電科第13研究所,建立系列化的微納米標準樣板等先進制造業急需的計量標準,并實現商品化。與進口商品對標,自主研制了熱反射熱成像測溫儀、50Hz微波探針、67GHz 微波校準件等先進測量儀器及零部件。完善儀器評價體系,建成國家型式評價實驗室10個,開展型式評價項目34項,為推進測量儀器國產化提供測試服務。三是計量器具制造產業發展節奏加快。2022年至今,新增計量器具新產品118項,據統計,2022全省計量器具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9億元,同比增長9.9%。石家莊數英儀器、先河環保、盛方電子、克羅尼儀表等企業的品牌影響力、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主要產品市場占有率全國領先。
第三,加快構建能源資源計量體系,服務綠色低碳發展。
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發揮能源資源計量在節能減排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9部門,印發《河北省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行動方案》,統籌推進全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建設。鋼鐵企業和水泥企業能源計量審查規范、企業碳排放計量器具配備及管理技術規范、光伏電池型太陽輻照度測試儀校準規范等一系列能源資源計量地方標準、規程規范正在加快制修訂。年均審查重點用能單位25家,指導重點用能單位規范配備和使用能源計量器具,推動重點耗能行業有效節能降耗。加快能耗在線監測平臺和碳排放監測系統建設,實現了612家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數據在線采集,重點耗能設備能效測試、節能效果評估、減碳評估測試等碳計量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第四,加快完善法制計量監督管理體系,深入實施計量惠民工程。
一是加強民生計量監管,在集貿市場、加油加氣站、商超、醫療機構、眼鏡店等重點領域和場所,定期組織開展專項檢查行動。自2021年活動開展以來,全省共檢查計量器具使用單位2.1萬余家,計量器具11.4萬臺件,查處計量違法行為450起。組織開展了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獲證計量器具生產企業、國家一級標準物質生產企業的隨機抽查和專項檢查工作,防止不合格品出廠。二是持續推進誠信計量體系建設,營造誠信經營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制定了《推進誠信計量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目前,累計培育誠信計量承諾單位1萬余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可推廣性的典型案例。三是創新計量監管模式,打造河北省計量業務應用平臺。建立了全省強檢計量器具、計量檢定工作的統計分析機制、業務提醒機制和管理警示機制,開啟了以遠程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征的非現場監管模式。
第五,加快計量能力建設,完善計量基礎設施網絡。
一是圍繞人民群眾健康生活和公平消費計量需求,推進醫療衛生、貿易結算等領域計量能力建設,新建無創電子血壓計、醫用多參數監護儀、水表等社會公用計量標準125項。二是推動計量技術機構改革和發展。制定印發《河北省市場監管系統計量技術機構工作評價細則》,通過對機構履行職責情況和創新發展成效進行考評,促進機構能力建設。組織技術機構專項隨機抽查,進一步促進技術機構強化責任、依法履職。組織全省計量技術機構參加國家、華北大區計量比對123項(次),機構數和項目數均創歷史新高。組織25項省級計量比對,及時督促指導機構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計量檢定機構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三是常態化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自活動開展以來,全省共組織計量技術服務隊700余個,深入企業1.6萬余家,為企業培訓計量相關人員近1.2萬人次,指導企業建立完善計量標準644項,解決計量難點、重點問題3400多個,推動203家企業通過了測量管理體系認證。
下一步,全省現代化計量體系建設將在服務“兩高”上精準發力。
第一,“四個強化”服務高品質生活。
一是強化疾病防控、精準醫療、營養與保健品、診斷試劑、創新中醫藥等領域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夯實大眾健康與安全的計量基礎保障。二是強化對醫療衛生機構,特別是基層衛生機構在用的強檢計量器具的檢定校準。三是強化對涉農計量器具的監管。圍繞農產品生產、銷售、收購、加工等環節,推動計量技術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縮小計量領域公共服務的城鄉差距,打好鄉村振興的計量基礎。四是強化重點市場、重點領域、重點器具的法制計量管理。特別加強集貿市場電子計價秤、電子汽車衡、加油加氣機、水電氣熱表、計時計價器等人民群眾關心的計量器具監管,持續完善誠信計量體系,建立民生計量長效監管機制,積極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計量環境。
第二,“五個舉措”服務高質量發展。
一是聚焦12個省級主導產業和107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完善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規劃布局,建設計量科技創新基地,積極搭建計量公共服務平臺,全面提升計量測試服務品質能級,推動產業計量基礎高級化、產業計量服務精準化、現代化。二是面向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計量需求,實施企業計量能力提升工程,構建以企業為主體、政府為引導、各類計量技術服務資源為支撐的企業計量體系。三是加強高端儀器設備核心器件制造技術研究和先進測量儀器及零部件制造,持續培育具有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的儀器儀表品牌。四是大力發展計量校準、計量測試、產業計量等高技術服務,構建公益性計量技術機構職責清晰、保障有力,經營性計量機構充分競爭、健康發展的計量檢測服務體系。五是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積極構建區域發展計量支撐體系。推動完善區域間協調通報機制、互認合作機制、協作互助機制、協同會商機制,推進計量基礎共享、計量規范共建、計量結果互認、計量行政許可互通。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突破計量服務市場的區域壁壘,推動形成有利于公平競爭和要素自由流動的統一開放市場。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河北總站、人民網河北頻道、央廣網河北頻道、中國質量報、中國商報、河北日報、河北廣播電視臺、長城新媒體等10余家媒體記者參加了新聞發布會。( 王光明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