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   >  正文

從“三艘船”看新安江生態之變

評論

放下深水取樣器,待其沉入水下5米左右,再上提取水……近日,在新安江皖浙兩省交界處,兩省的生態環保工作者站在采樣船頭,從江中取水,開展水質聯合監測。

“安徽、浙江各帶走一瓶水樣回去檢測,并測算出水質的P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生態環境執法監測站采樣員洪慶平告訴記者,每個月定期進行兩次聯合監測,雙方人員共同登船采樣。

洪慶平所說的P值是指以高錳酸鹽、氨氮、總氮、總磷作為四項考核指標計算出的衡量水質的數值,P值越小表示水質越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安江發源于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向東流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是一條跨越皖浙兩省的河流,更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

本世紀初,新安江流域生態安全面臨嚴峻挑戰。當時,黃山市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大量污水和垃圾經新安江流入千島湖,水體富營養化趨勢明顯。

為共同保護新安江,皖浙兩省于2012年正式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這也是全國首個跨省水環境補償試點。按照約定,水質不達標,安徽補償浙江;水質達標,浙江補償安徽。

十年來,安徽年年實現水質達標的承諾,并且P值持續下降,兩省交界斷面水質常年優于Ⅱ類水質。安徽省也因此累計獲得了補償資金62.7億元,用于新安江生態保護和綠色產業培育。

“雖然計算公式和補償標準越來越嚴,但2022年P值為0.70,遠低于0.95的補償標準。”歙縣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志平說。

在距離采樣船不遠處,一艘全自動垃圾打撈船正在水面巡邏作業,網格型的傳送帶伸入水中,前方的漂浮垃圾隨著傳送帶的轉動被提升到船上的存儲箱內。

“現在一天打撈上來的垃圾也就一兩百斤,主要是枯枝爛葉。”打撈船駕駛員張公良說,與以前相比,現在的工作輕松多了。據他回憶,幾年前,每當汛期來臨,岸上大量的生活垃圾被沖到水里,加上樹枝、水草等,一天打撈的垃圾能達到兩噸。

張公良今年61歲。2017年,從事水上運輸的他響應政府號召,賣掉了自己的運輸船,加入了水上打撈隊。目前,他所在的打撈隊共有10名隊員,主要由退捕上岸的漁民組成,負責歙縣小川鄉至街口鎮新安江約23公里水面的巡邏保潔工作。

“每當看到水上漂著垃圾,心里就不舒服。我們保護好新安江,也是在為環境作貢獻,所以我很自豪。”張公良說。

從皖浙兩省交界處沿江而上28公里,記者來到新安江山水畫廊風景區游船碼頭。下午兩點,大批游客已經登上“山水畫廊”游船,迫不及待想要一覽兩岸的如畫美景。

“生態好了,游客也多了起來,今年五一假期,每天有超過5000人坐船,我們的船都爆滿,最后都沒有船了。”船長朱淦利說。當然,在享受生態改善帶來紅利的同時,游船公司也參與到新安江生態環境保護當中。

2017年,歙縣正式啟動實施船舶污水上岸,完成船舶污水上岸設施建設,改造船舶29艘,拆解退出市場37艘,實現新安江船舶污水“零排放”。

水質采樣船、垃圾打撈船、游船……這些船只穿梭在新安江上,與青山碧水、白墻黛瓦的古村落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動態的山水畫。“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實施十余年來,沿岸百姓的環保意識更強了,旅游收入也增加了,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豐收。”李志平說。

(記者劉方強)新華社合肥電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