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三二一,走!”隨著撲通一聲,近日,一臺編號為“FCV3000”的黃色機器被拋入海中在海底開展作業。這是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白云天然氣作業公司使用水下機器人,對流花19-5氣田水下采油樹進行檢測的場景。
水下采油樹是水下生產系統的核心設備之一,它連接了來自地層深處的油氣和外部的油氣運輸管道,可以控制油氣的開采速度、實時監測和調整生產情況,就像是油氣田井口的智能“水龍頭”。
檢驗人員一邊通過臍帶纜控制水下檢測裝置,一邊在船甲板上通過轉動手柄發送檢測信號。被工作人員拋進海中的智能裝備,就是承擔此次檢驗任務的水下機器人檢測系統(ROV系統)。檢驗人員通過控制水下機器人,發送檢測信號,再通過分析設備顯示屏上的數據,可以對水下系統的腐蝕情況、設備狀況、陽極塊等進行檢查。
流花19-5氣田產生的天然氣經過直徑20寸、365公里的海底管線輸送至橫琴島中海油橫琴終端。珠海橫琴終端西接磨刀門水道,毗鄰澳門,南北總長1024米,東西寬340米,占地面積33萬平方米。番禺30-1氣田和流花19-5氣田天然氣經過珠海終端生產裝置的處理,生成干氣、丙烷、丁烷、液化石油氣、穩定輕烴及穩定凝析油等產品。
為確保生產安全,海底管線及生產設備需定期“體檢”。前不久,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白云天然氣作業公司便通過水下機器人作業,圓滿完成番禺30-1平臺到橫琴終端海底管道的檢測任務。本次流花19-5氣田水下采油樹檢測任務完成后,將為保障琴澳及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供氣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珠海特區報
編輯:方良騰
審讀:喬會青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