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現在這個季節正是去濕氣的最佳季節,近段時間艾灸挺多人做的,不知道這個艾灸可以用來去除濕氣不?一般這個艾灸做多長時間為一個療程?
艾灸具有一定的祛濕作用,其實在艾灸一些功效祛濕的穴位時,是可以發揮很好的祛濕效果的。在臨床應用過程中,艾灸的功效主要為溫經散寒、消瘀散結、溫通氣血、疏通經絡、回陽固脫、扶正祛邪、防病保健。想要用艾灸這一中醫外治法祛濕,可以在解溪穴、關元穴、極泉穴、豐隆穴、承山穴、委中穴、涌泉穴、曲池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中脘穴、合谷穴、外關穴、陰陵泉穴等穴位進行艾灸。承山穴,位于陽氣最旺盛的足太陽膀胱經上,艾灸該穴位可以振奮太陽經陽氣,讓濕氣從二便排出。
艾灸是中醫外治法的一種,一般來說,艾灸有一定療程,一般8-10次為一個療程,隔天艾灸一次,8-10次是大概2-3周的時間。
艾灸的療程定到8-10次,是因為艾灸的主要作用是溫補,以溫經通絡、溫熱、溫補,補益精氣為主。不能每天做,是因為每天都艾灸,每天都拿火烤容易上火,所以隔天或者隔2天做1次。
當經過8-10次的艾灸,精氣調養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休息1-2天或者1周的時間,然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艾灸作為溫補的手段,溫補效果不會那么快的顯現,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因此,艾灸做8-10次,休息幾天,再繼續做8-10次,再休息幾天,這樣可以多做幾個療程。
1、溫經散寒:艾灸可以治療寒邪入侵的疾病,比如風寒外感、痛經、胃脘冷痛、腹痛、腹瀉等疾病,對于風濕寒痹具有較好的療效;
2、扶陽固脫:艾灸在古代經常用于急救,對于陽氣郁結的患者可以用大劑量艾灸進行灸治,治療陽氣下陷的疾病,比如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疾病;
3、消瘀散結:由于寒邪凝滯引起的疾病,如癭瘤瘰疬、瘡癰腫毒,有消瘀散結的作用;
4、防病保健:艾灸可以補陽氣,對陽氣虛弱引起的抵抗力下降都可以進行治療,常見的如復發性風寒外感、流行性感冒,艾灸補充陽氣后,可以使人體免疫力提高,使人體衰老程度延緩。
針灸和艾灸它們所用到的工具是不一樣的,針灸主要是用針插皮膚來達到治療目的,而艾灸它主要是用貼敷的方法來達到治療的目的。針灸治療直接刺激穴位,還有經絡,這樣可以起到通經絡的作用,還可以調節人體的氣血。艾灸治療主要是直接用灸火,這樣可以發揮熱的作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