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河蚌湯
【資料圖】
在方家人的心里
不僅僅是一道菜
更是跨越 70 年的情感寄托
……
“叔叔最愛喝河蚌湯
沒來得及喝,他就走了”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犧牲的
方洪有烈士
從小失去雙親
與哥哥方洪啟相依為命
哥哥方洪啟靠給人放牛
勉強解決了兄弟倆的溫飽問題
春秋兩季水鄉常見的河蚌
就成了兄弟倆最難得的美味
方直文從父親方洪啟那里學會了做河蚌湯的手藝
多年以來
這是方家餐桌上最常見的一道菜
▲ 方直文(方洪有烈士的侄子)“我爸爸說叔叔最愛喝河蚌湯
就是叔叔臨當兵的時候
父親就給他做了一碗
沒來得及喝
叔叔就走了
他再也沒有回來 …… ”
一碗河蚌湯成為親情的紐帶
是方直文對于這位
從未謀面的叔叔的情感寄托
離家 70 年
烈士的親人找到了
2019 年 3 月
一條為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籍
烈士“方鴻有”
尋親的信息在當地傳播、擴散
在發動社會力量尋找的同時安徽省當涂縣退役軍人事務局
工作人員也在檔案中查找到相關信息
一份是 1950 年 11 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發出的
革命軍人家屬優待證明
還有一份是 1983 年換發的《革命烈士證明書》的登記調查表
烈士的名字均寫作“方洪有”
到底是“方洪有”還是“方鴻有”?根據檔案上記錄的烈士家庭住址
工作人員到當涂縣龍華村
進行走訪調查
但卻沒有找到方家后人
就在工作人員一籌莫展時一位網友在公眾號留言說
“我們家就是方洪有烈士的親人”
這位網友就是方洪有烈士的
侄孫女方娟
▲ 方娟(方洪有烈士的侄孫女)“當時有一個小學同學
轉發了一個烈士尋親的鏈接
他就問我
‘ 方娟,這是不是你們家的?’
然后我一看方洪有
就是我家的爺爺”
經過 DNA 檢測比對證實了方娟一家
就是方洪有烈士的親人
2019 年 9 月方娟同父親方直文前往沈陽
祭奠離家 70 年的親人
他們帶去一罐家鄉的黃土放在方洪有棺槨的前方
這一抔土
讓烈士和親人們得以“團聚”
歸來仍是少年
他以年輕的面容活在家人心中
工作人員綜合資料
還原了方洪有烈士
短暫但壯烈的戰斗歷程
1949 年 5 月參軍后
方洪有隨部隊參加了渡江戰役
和解放大西南的戰役
1951 年 3 月
他又隨部隊入朝作戰
兩個月之后
1951 年 5 月 20 日
方洪有犧牲
方洪有的遺物無言地講述著當年戰斗的激烈
正是他和無數戰友們
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
以他們年輕的生命
照亮了勝利的圖景
因為不慎丟失了叔叔的照片方直文一直很希望能為
自己從未謀面的叔叔方洪有
畫一幅畫像
沒有照片做參照方直文只能按照自己記憶中
老照片里叔叔的樣子
一點點描述
叔叔和自己臉型相似下巴尖一點
眼睛要大一點 ……
在畫家的筆下方洪有烈士的眉目
逐漸清晰起來
時間流逝
英烈的眼神依然清澈
面龐青春永存
“你們看看啊這是你們小爺爺
你的外太公 …… ”
此去經年,歸來仍是少年方洪有永遠以年輕的面容
活在家人的心中
“叔叔,我爸想你
想了多少年
終于把你盼回來了”
2019 年中國人民解放軍 73091 部隊的
英名墻上刻上了方洪有的名字
時隔 68 年
他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部隊
官兵們在英名墻前高喊
“歡迎革命烈士回家”
回家的路我們一生會走無數次
而有的人
一次就用盡了一生
致敬,緬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