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 > 生活 >   >  正文

潘山飛花|江花

評論


(資料圖片)

去燕廈的潘山村,得走航瑞高速轉大廣高速。特別喜歡走這一條路,山在高處路在高處,高高在上地體驗我們大通山的特色。山巒疊嶂,綠樹鱗次櫛比,翠竹搖曳生姿;偶爾在某個山洼間,綴繡著一片油菜花黃,抑或錯落有致的村莊,哪怕是一棵卓爾不群的樹,都像仙女裙擺里一朵移動飄飛的色彩。車行山過,遠山近景皆是詩畫。一個個隧道穿越,像龍行大地,游刃歡騰。

云朵此刻是灰白色的,與安靜的山峰攜手同行,潤染成黛,如水墨丹青交融,畫中有畫。在這一幅幅移動的畫面里,已然跨越了通山陽新兩縣交叉地域。潘山村位于通山縣燕廈鄉的東端,與陽新縣龍港鎮毗鄰。通山地域廣闊,最能體現在洪港燕廈一帶,腳踏三縣,橫跨兩省。三縣乃江西武寧、陽新龍港、通山洪港。兩省當然是江西和湖北了。

車子從陽新縣的龍港鎮下大廣高速,走過拐彎抹角的國道和村路,當一片片金燦燦的油菜花奔涌而來時,潘山村就在眼前了……

破云而出的陽光,照在潘山古老的村莊上;我們在兩邊是油菜花的水泥路上前行,一如走在村落的脊背上。眼前景,大有“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之韻致。

潘山村的山不高樹也不大,花卻很燦爛。從村委會縱身向前,地域開闊,房屋疏落,遠處田陌間有一叢古樹;雪白梨花、粉紅桃花,于墻角前后伸展;完全沒有狹窄感的潘山村,房前屋后干凈清爽。行走的我們,遠遠地看見菜花地里,有撒籽播種的農人,花間路邊玩耍的孩童,以及躬身悠閑漫步的老人,都是鄉村之景。

潘山村是有故事的村落。這里長眠著在抗戰時期“武漢保衛戰”中犧牲的蘇濟霖排長。當年,蘇排長遭日軍槍擊受傷,爬到潘山村,村民發現后把他抬到村里,受村民多家看戶送飯月余,終因傷勢太重缺醫少藥而犧牲。潘山村民把這位廣東羅定籍抗日烈士安葬在村子的菜花地前,他像潘山村的親人一樣,受著潘山村民每個不同時節的祭拜。從新中國成立前一直至今,未曾間斷過。

2015年,受朋友之托,我寫下《魂安何處——尋訪湮滅在歷史煙塵中的國民革命軍蘇排長》。一石激起千層浪,文章在博客發出后,引來廣東方面不同媒體爭相報道幫忙尋找,更多的老兵和志愿者轉發博文,終于在次年的清明節之前,找到了烈士的后人。那一年的清明節,潘山村村民奔走相告:“抗日烈士蘇排長的親人找到了!”蘇排長的親人們,從廣東羅定來到通山前往潘山村,祭拜幾十年不知所終的親人,抓一把掩埋著蘇排長的潘山黃土帶走。其間,我寫下《接力尋找》《蘇排長的后人找到了》等隨行篇幅。通山政協和通山燕廈鄉政府及潘山村民,熱情地接待了蘇排長遠道而來的親人。蘇排長的故鄉親人,贈送潘山村民“義薄云天,民族之光”的牌匾。地域開闊的潘山,孕育出“義薄云天”的潘山人不是偶然。

潘山村有九個自然灣,三百多戶人家,包括當年庫區移民共有1000多村民。曾經的潘山村,因為水田少,耕地薄弱,山林荒山等因,留不住年輕人。前幾年的脫貧攻堅,改變了潘山村的面貌,如今的鄉村振興,更是一派喜氣在眼前。蝶舞花飛之時,只見一輛旅游車停在菜花地的路邊,走下一群像蝴蝶一樣到鄉村觀景的游人,陡然為潘山村增添了動感畫面,這當是潘山村的新氣象……

(倪霞)

【編輯:張靖】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