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溪
“L4到L5的全自動駕駛,可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實現。”
“未來機器人和人類的比例將超過1:1,全球機器人的數量將超過人類的數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全自動駕駛汽車的使用率,將比非全自動駕駛汽車增加5倍。”
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拉開帷幕,以上是馬斯克在開幕式上最新的觀點。
當然,他也明白,自己立過很多Flag,不少都跳票了,這次馬老板痛定思痛。“過去我做過一些預測都是錯誤的,但我認為現在做的預測,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現實。”
既然參加在中國舉辦的大會,馬斯克當然不忘夸獎中國,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將擁有強大的能力。“中國一旦下定決定要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做好,各個產業都是這樣,包括人工智能。”
以下是馬斯克在大會現場講話實錄(有刪減),enjoy
我認為人工智能在未來人類社會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已經看到了數字計算能力在爆炸式增長,一個關鍵指標是,數字計算機與生物大腦計算能力的比率。人類與機器之間的算力比率不斷增加,從而拉大了機器和生物之間的算力差距。
人工智能在整體智能中所占比例將逐漸降低,相對于機器智能而言,這將是一個根本性的深刻變化。帶來的影響,現在也很難作出理解,但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深刻的時期之一。
特斯拉的Optimus人型機器人目前仍處于早期階段,未來我們將會看到越老越多的機器人。
我們又需要考慮到另外一個問題——機器人和人類的比例會是什么?
現在看來,下一階段將會超過1:1,就是說在地球上機器人的數量會超過人類的數量,這是一個明顯的趨勢,機器人的計算能力也要強得多。
其中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積極影響是,我們將會進入一個“沒有短缺的時代”,那將會是一個富足的時代,只要你想要的立刻就能夠獲得。
未來世界有大量機器人的情況下,生產效率將會得到巨大提升,這是非常深刻的變化,所以我們要非常小心,以確保它最終的結果是有助于人類的。
Optimus人形機器人能夠幫人做一些工作,它也許不是非常智能,但是能足夠完成一些無聊、重復且危險的、人類不愿意做的工作。
我不想過度自信或者樂觀地說,特斯拉Optimus一定會很重要,但是對于自動駕駛,特斯拉還是非常有興趣和其他車企共享。
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技術,可以讓你的駕駛不再無聊,汽車使用頻率也會大大增加。
一般來說,一輛家用車一周大概會用10個小時到20個小時,但是全自動駕駛的汽車不同,每周的使用時間回達到50到60小時,多了5倍。
那么,我們目前的自動駕駛的研發狀態如何呢?我們覺得已經非常接近無人干預的自動駕駛的狀態了。
我們已經在美國的道路上開始測試,現在很少需要人工干預,我在開一輛特斯拉使用最新的FDS Beta版時,從a點到b點基本不需要碰方向盤。
雖然還是一個預測,但是我認為要實現全自動駕駛,或者說L4到L5級的全自動駕駛,大概今年晚些時候就能實現了。
過去我做過不少預測都是錯誤的,但我覺得此刻做的預測,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接近于現實。
另外,我們對這種深度的、全面的人工智能要保持謹慎,尤其是全自動駕駛汽車。
在我們的例子中,使用有限的人工智能,進行全自動駕駛是非常有挑戰性的。但我們相信這個問題很快可以解決,我已經做過預測。
今年晚些時候,能夠實現全自動駕駛,不能百分百保證,但是趨勢就是今年晚些實現。
不過,這種有限的人工智能與通用人工智能(AGI)是完全不同的,通用人工智能很難定義。通用人工智能比人類在任何一個方面做的都要聰明得多,任何一個領域都要更聰明,特斯拉沒有做這方面的研究。
其他公司在做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我認為需要考慮的是,需要有一些監管對他們進行監督,從而確保這種非常深度的人工智能的發展。
我說的這種人工智能有點接近于幾萬臺甚至幾百萬臺最先進的高性能計算機,在一個數據中心里面進行協作,產生一個超級智能組合。
這樣的超級智能有強大的能力,比人類要強大,這是一種擔憂,它可能會有很積極的未來,但也有概率會出現一些負面的影響,我們要盡可能確保這些負面消極的未來不會發生,而去實現積極的未來會。
中國有很多聰明的人才,我一直非常欽佩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干勁。中國一旦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就一定會把這個產業做得很好,各個經濟領域各個產業都是這樣的,當然也包括人工智能產業。我相信中國會有很強的AI能力,這是我的預測。
非常感謝大家邀請我來出席今天的活動,能在線上表達一些觀點,我們希望大家覺得這些觀點有意思,再次感謝上海的各位朋友們,感謝陳書記,我期待下一屆能夠親臨現場參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