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他資助她求學;如今她和弟弟受其影響,也堅持做善事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寒露 通訊員 田麗瑤
“終于見到了張大哥!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陪我們一家人到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游玩,陪我們騎行最美游道,請我們品嘗當地美食。”帶著家人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遠赴廣東省惠州市“尋親”的吳慶華,7月8日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資料圖】
1981年9月出生于永順縣的吳慶華,父母是地道的農民,以種莊稼為生。由于家里兄弟姐妹較多,加上奶奶病重住院,家庭負擔重,生活十分困難。
1996年夏季,張鑒銘通過報刊看到湖南貧窮地區學子讀書困難的報道,并積極參與廣東省第一批資助永順貧困學生活動。他結對幫扶的對象,便是因家境貧寒面臨輟學的吳慶華。
當年23歲的張鑒銘,每月工資600元左右。為了幫助山區貧困學子,他省吃儉用,把自己1/3的工資匯給吳慶華。
知識改變命運。1998年,吳慶華被保送至永順一中高中就讀,并于2004年考上師范院校。畢業后,她成為了一名教師,在永順縣兩岔鄉任教。
參加工作后,吳慶華購買了手機,并與張鑒銘相約不久見面。可后來,由于不慎遺失手機和信件,兩人便中斷了聯系。
吳慶華在鄉鎮學校任教至2014年,并于當年通過公選成為兩岔鄉司法所所長。2022年初,調任至永順縣委工作。
這些年,她通過自己的母校、共青團永順縣委、縣教育局等單位打聽,尋找“張大哥”的相關信息,但均無所獲。
吳慶華告訴記者:“那些年,是張大哥雪中送炭,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改變了我的命運,讓我免受輟學之災。從2005年,我就一直在找尋張大哥,到處打聽。”
這些年來,受張鑒銘的影響,吳慶華和她的幾個弟弟堅持做善事、好事,經常參與愛心捐贈活動。在從教期間,吳慶華關心關愛身邊困難學生,經常為學生墊付學費、生活費。她在長沙創業的弟弟吳承果,結對幫扶永順縣兩名貧困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初二至高三生活費,目前兩名學生分別考入了浙江理工大學和湖南大學。
今年,惠州市作家協會秘書長周后運聽說了吳慶華和家人尋恩及傳遞愛心的故事,立即發動當地多名作家,在全國范圍內搜尋線索。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多方打聽,終于在不久前找到了張鑒銘。
7月7日早晨5時05分,一列從長沙開往惠州的火車,到達惠州火車站。身穿土家族服飾的吳慶華,與家人一起走出火車站。迎接他們的,正是曾經資助過她學業的張鑒銘,以及幫助她找到愛心人士的周后運夫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