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叮咚買菜撤城川渝,4年虧損123億元

評論

5月22日,叮咚買菜在App首頁發布公告稱,對川渝地區前置倉的運營進行調整,相關站點將停止配送服務。而這,并非是叮咚買菜首次撤城。

2019年以來,叮咚買菜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目前已累計虧損超123億元,2022年Q4叮咚買菜曾短暫迎來高光時刻,凈利扭虧為盈,一度成為行業提振劑,但今年一季度,叮咚買菜再次陷入虧損。

此次撤城,叮咚買菜方面解釋稱是基于降本增效考慮,但目前來看,其仍面對拼多多、美團、阿里的競爭。與此同時,叮咚買菜也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押注預制菜賽道,但這一賽道布局者眾,能否殺出重圍尚存不確定因素。


(資料圖片)

陸續撤城,斷臂求生

記者發現,將叮咚買菜App定位切換至成都和重慶兩地時,首頁位置顯示“服務調整公告”。公告顯示,叮咚買菜將對定位所在區域前置倉運營進行調整,相關站點將于2023年5月29日18:00停止配送服務,社群服務也將同時調整。

記者就是否撤出川渝地區的問題向叮咚買菜方面求證,對方回應稱,“川渝確實相比華東供應鏈不夠經濟,所以只能暫別了。希望還有機會可以再回去。”

同時,叮咚買菜方面回應媒體稱,近期,公司基于降本增效的考慮,對重慶、成都業務進行了戰略調整,暫時關閉了相關區域的服務。本次調整不影響公司在其他區域的正常經營。未來,公司會在供應鏈、食品研發與加工方面加大投入,也會保持與包括川渝區域在內的優秀食品企業的深度合作。

叮咚買菜宣布進軍西南市場已有2年半光景,2020年11月,叮咚買菜西南市場首站入駐成都,首批開設的17個前置倉基本覆蓋成都各市轄區。彼時叮咚買菜正在加速全國布局,一個月的時間在華東、華北、華南多點開花,在北上廣深基礎上,業務逐漸覆蓋南京、揚州、馬鞍山、廊坊、佛山等十余個城市。

半年后,叮咚買菜又下一子,2021年5月宣布入駐重慶,首批開設超20家前置倉,覆蓋渝北、江北、九龍坡、南岸及巴南等主要城區。

官網信息顯示,總部設在上海的叮咚買菜,設有6大個事業部,川渝事業部便是其中之一,其他5個事業部分別為浙江、江蘇、廣東(廣州、深圳)、北京。

但2022年以來,叮咚買菜已撤出廈門、天津、廣東中山、珠海,安徽宣城、滁州以及河北唐山、廊坊等多個城市。對此,其在2023年一季報中表示,2022年撤出多個城市,因這些市場短期內難以盈利。而這也必然影響到了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

4年累計虧損123億元

2月13日,叮咚買菜發布2022年四季報,迎來首季盈利。財報顯示,叮咚買菜2022年Q4總營收約62億元,同比增長13.1%;凈利潤為4990萬元,Non-GAAP下的凈利潤為1.158億元,同比均扭虧。同期,叮咚買菜GMV為67.7億元,同比增長12.7%。

彼時,叮咚買菜首席戰略官俞樂表示,“叮咚買菜自2017年成立已有五年,我們很高興看到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我們的商業模式得到了驗證。展望2023年第一季度和全年,我們有信心實現非GAAP收支平衡。”

但2023年第一季財報迅速“打臉”,叮咚買菜再次陷入虧損,不僅如此,其營收也出現了下滑。該季度數據顯示,叮咚買菜總營收約49.98億元,同比下降8.2%;凈虧損5240萬元,2022年同期凈虧損4.774億元; Non-GAAP下凈利潤為610萬元,而2022年同期凈虧損4.22億元。

據此前財報,2019年-2022年,叮咚買菜凈虧損分別為18.73億元、31.77億元、64.3億元、8.14億元,按此計算,2019年以來累計虧損超123億元。

且2023年第一季度,叮咚買菜的GMV同比下降6.8%至54.51億元,2022年同期為58.51億元人民幣。

關于此次業績下滑的原因,叮咚買菜解釋稱,主要歸咎于三個方面:疫情結束,2023年第一季度消費需求下降,相比之下2022年第一季度的消費需求過高;其次,受到2022年撤出多個城市的不利影響;另外,減少使用補貼和折扣價格,導致GMV下降。

而在這份財報中,叮咚買菜降本動作十分明顯。2023年第一季度,叮咚買菜總運營成本和費用為50.433 億元,比2022年同期的58.923億元下降14.4% 。

陷入與拼多多、美團、阿里的爭奪戰

談及此次叮咚買菜撤城的原因,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認為,這與強大的競爭對手是脫不開干系的。

莫岱青表示,生鮮電商賽道群狼環伺,拼多多、美團、阿里等旗下擁有多多買菜、盒馬、美團優選等,它們擠壓了叮咚買菜的生存空間,而叮咚買菜在資金和流量上與之有較大差距,基于此,叮咚買菜接連撤城、斷臂止血。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規模為3637.5億元同比上升16.7%。疫情期間消費者線上購買生鮮的需求較強,用戶對生鮮電商行業的信任度加深,預計2026年中國生鮮市場規模達6302億元。

2022年中國生鮮電商企業數量是2017年的近3倍。艾媒咨詢認為,隨著更多企業跨行入局搶奪市場,業務模式不斷創新,行業競爭將持續加劇。

此外,中國生鮮電商消費者粘性較高,89.7%的人每周消費1-4次;81.7%的人單次消費金額集中于50-200元之間。國內消費者偏好的生鮮電商平臺前三,分別是美團買菜(47.1%)、多多買菜(40.2%)與盒馬鮮生(31%)。

回顧過去的2022年,網經社“電數寶”顯示,2022年,國內生鮮電商行業共發生了4起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額約3億元。2022年生鮮電商“死亡”企業共8家,分別為懶人與海、一品鮮生、果品電商、摩豆新媒體、儒健網絡、海鮮來啦、游鮮生,鄰當。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認為,“資本的不斷燒錢,是一把非常鋒利的雙刃劍。再新鮮新穎的商業模式,都是要回歸到踏踏實實的常識中。”

預制菜是否是叮咚買菜的第二增長曲線?

與此同時,叮咚買菜也在布局新業務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叮咚買菜預制菜負責人曾表示,2021年四季度叮咚買菜預制菜的銷售占到整個GMV的14.9%,未來預制菜在叮咚的GMV占比預期將進一步提升。

2022年2月,叮咚買菜成立預制菜事業部,將預制菜上升為公司一級部門。

今年2月,叮咚買菜宣布預計將投入50億元招募“預制菜合伙人”,通過全產業鏈的合作來打造預制菜生態供應鏈。據了解,2023年叮咚買菜將首推5個預制菜系列。

而預制菜也給叮咚買菜帶來了一定受益。2023年第一季度,以預制菜為主的自有品牌商品占整體GMV的19%,其中自有品牌的用戶滲透率已經提升70%以上,主打家常菜系列的預制菜品牌“蔡長青”,月銷量超過7000萬。

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預制菜板塊目前是盈利的,并且隨著預制菜板塊規模的擴大、經驗的增長以及供應鏈的完善,盈利能力會越來越強。

近年來,預制菜行業受到市場的青睞,生鮮電商預制菜在春節、中秋節等節假日訂單量增長,成為行業發展新標桿,吸引了美團買菜、餓了么、盒馬等巨頭入局。

盒馬鮮生CEO侯毅曾透露,今年10月份將開出以預制菜為核心的全新品類結構的盒馬鮮生門店,預計5000平方左右。今年初,自有品牌、大進口和預制菜在盒馬內部分別被列為一級部門。

在政策、需求、資本等力量助推下,預制菜行業駛入發展快車道。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預計未來中國預制菜市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元。

疫情期間預制菜需求量激增,市場發展潛力突然釋放,行業參與者快速增多。多名業內人士表示,預制菜這一賽道并未完全打開,C端市場也仍處于培育期,未來叮咚買菜能否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支撐起盈利大任,仍是未知。

(文章來源:藍鯨財經)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