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Alibaba Cloud)是由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提供的云計算服務平臺。作為全球領先的云計算服務提供商之一,阿里云提供了一系列的云計算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計算、存儲、數據庫、網絡、安全等。
6月27日,國內高校最大的云上科研智算平臺CFFF(Computing for the Future at Fudan)在復旦大學正式上線。這臺為發現和解決復雜科學問題而建的科研“超級計算機”由復旦大學與阿里云、中國電信共同打造,以先進的公共云模式提供超千卡并行智能計算,支持千億參數的大模型訓練,在國內高校中尚屬首例。
(資料圖片)
復旦大學浩清教授、人工智能創新與產業研究院院長漆遠介紹,基于百G高速數據傳輸網和阿里云全球領先的大規模異構算力融合調度技術、分級存儲技術、AI與大數據一體化技術,部署在復旦校內的“近思”一號和托管在1500公里外阿里云烏蘭察布數據中心的“切問”一號連成了一臺真正意義上的“超級計算機”,復旦四校區的所有實驗設備都能高速接入,做到異構算力統一管理,計算任務統一調度,滿足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科學智能研究與應用需求。
我國云計算發展現狀
我國云計算產業迅速發展。云計算憑借其低成本、按需靈活配置和高資源利用率等核心優勢,將逐步實現對傳統IT模式的替代。我國云計算經過多年的產業培育期,從產業鏈成熟、商業模式,到客戶使用習慣等方面,條件已經具備,獲得廣泛應用。
在我國,云計算市場從最初的十幾億增長至目前的千億規模,行業發展迅速。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2019年期間,我國云計算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速均在30%以上,呈高速增長態勢。2020年,我國經濟穩步回升,云計算市場呈爆發式增長,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2091億元,增速56.6%。2021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達到3102億元,增速48.35%。
從產業結構來看,我國目前云計算產業鏈結構完備,上游為核心硬件(芯片、內存等)、IT基礎設備(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等),中游為IaaS、PaaS、SaaS運營,下游為各類使用云的企業或組織。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預測,伴隨著經濟回暖,全球云計算市場增長率將出現反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6000億美元,5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3.56%;我國云計算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2022-2027年復合增長率將超36%。初步核算,2022-2027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將從4033億元增長到18764億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云計算作為目前主流的一種計算模式和IT基礎設施管理方式,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巨大。其中,邊緣計算將成為新興技術。由于物聯網、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新興技術迅速發展,數據產生和處理需求不再限于數據中心。因而邊緣計算作為一種新的計算范式,將會逐漸流行。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面膜行業發展狀況調研與市場需求預測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