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先進的成像技術,科學家們能夠觀察和研究人類胚胎在早期發育階段的過程。這一技術的應用不僅為了解胚胎發育的奧秘提供了新的工具,也為生殖醫學和遺傳學領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數據。
近日,美國研究人員使用熒光染料和激光顯微鏡這兩種常見的實驗室工具,實時拍攝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人類胚胎發育圖像。發表在最近《細胞》雜志上的這一成果,使研究人員能在不對胚胎進行基因改造的情況下研究其發育最初幾天的關鍵事件,而此前由于倫理問題,限制了某些成像技術在人類胚胎中的使用。
除了為研究人員提供新工具外,該成像技術還可促進非侵入性篩選體外受精(IVF)胚胎方法的開發。該技術未來甚至可應用于臨床,實現無創胚胎跟蹤監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輔助生殖服務滲透率較低,2018年僅為7.0%。相比之下,歐洲和美國由于對輔助生殖服務的接受程度更高和更具包容性的政策環境,普及率顯著高于中國,2018年分別達到35.2%和30.2%。美國不孕夫婦的滲透率相對較高,并且由于政策極其寬容,也有很多其他適用人群尋求輔助生殖服務,如沒有生育問題的正常夫婦、跨境患者、未婚人士,甚至同性戀群體。預計到2023年,中國的輔助生殖服務滲透率將達到9.2%。相比之下,預計到2023年,歐洲和美國的輔助生殖服務滲透率將分別達到36.0%和33.0%。由于中國市場龐大的病人數量,輔助生殖滲透的人群總體仍高于美國和歐洲,同時由于中國滲透率仍然具有增長空間,預示了未來巨大的市場潛力。
國內輔助生殖需求正在穩步釋放,行業投資熱度上漲,根據IT桔子數據庫,從2015年開始,輔助生殖行業投融資開始爆發,輔助生殖風口確立,資本迅速涌入。2019年,中國輔助生殖行業融資金額達到近年最高值,為50.44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輔助生殖行業融資金額和融資事件數量均有所下滑;2021年,輔助生殖行業共發生融資事件25起,融資金額為39.35億元,融資金額較2020年增長27.72%;2022年,截至7月15日,輔助生殖行業共發生融資事件7起,融資金額為34.01億元。
根據Frost & Sullivan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至2023年,中國輔助生殖服務行業市場規模復合年增長率預計能夠達到14.5%。隨著我國不孕不育率持續走高、輔助生殖服務滲透率逐年提高以及國家三孩生育政策的推動,預計2023年至2027年依然能夠保持14.5%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預計2027年輔助生殖服務市場規模約為852億元。
賓夕法尼亞大學細胞生物學家尼古拉斯·普拉赫塔表示,這是第一次真正能以細胞分辨率對發育早期階段的人類胚胎進行成像,可看到單細胞以及它們在形成植入前胚胎時如何相互作用。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干細胞醫療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