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 蔣亦豐 通訊員 舒玲玲 邵煥榮)“在科技創新工作中,既要有滿腔熱情,更要坐得住冷板凳。”“青年教師要從一名個人貢獻者向人員管理者轉變。”近日,浙江以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宣講活動,開啟了高校新教師始業教育第一課。
活動在浙江理工大學舉行,授課人來自浙江高校8個黃大年式團隊。寧波大學“水產動物養殖教師團隊”的負責人母昌考講述了“南蟹北行”的故事,他們把東海的青蟹送到內陸鹽堿地進行養殖,為當地村民鋪就了一條家門口的致富路。“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大文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做人做事做學問,就是要敢于‘好高騖遠’,善于實事求是。”母昌考生動闡述了什么是科研精神。
“從一個學徒工成長為大學副教授,章躍洪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還帶領學生獲得了全校第一塊全國技能大賽金牌。”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師團隊分享了“從一棵樹到一片林”的故事,“師帶徒、徒再帶徒”的傳承模式讓全場“青椒”們振奮不已。
還有,在纖維材料領域取得多項研究成果,在阿卡波糖制造上打破國外公司的壟斷……一個個黃大年式團隊身上的敬業精神和奮斗精神,讓新入職的教師們感慨萬千。浙理工新教師彭文俊說,他希望能像杭職院教授郭偉剛所說的那樣,專注科研潛心育人,做“光的使者”去照亮他人。
“新教師剛經歷從學生到教師的身份轉變,入職第一課就有名師給予正確的引導,對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影響深遠。”在浙理工人事處副處長朱曜峰看來,新教師如何教書育人、深耕科研,當天的宣講給出了最好的回答,而這也是浙江首次嘗試將黃大年精神宣講和高校新教師培訓結合起來的初衷。
活動現場,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湯筱疏也寄語高校新教師,希望新教師們能以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為榜樣,立志做“大先生”,潛心做“大學問”,齊心協力推動浙江高等教育攀高峰、創一流。
《中國教育報》2023年09月09日第4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