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  正文

4月棉花進口又“熄火” 美棉占比為何大幅上升?

評論


(資料圖)

據海關總署數據,2023年4月中國棉花進口量8.4萬噸,環比增長16.00%,同比減少51.47%,延續2023年一季度以來進口同比大幅下挫的勢頭。其中進口美棉6.3萬噸,占比達到75.34%,較3月份占比大幅增長超20個百分點;進口巴西棉7497噸,占比8.92%,較3月份占比大幅下滑超13個百分點;進口蘇丹棉2921噸,占比3.47%,同比增加133.95%,連續兩個月居于當月進口總量的第三位。

為何4月份我國棉花進口美棉占比超過四分之三,很輕松的搶占巴西棉、澳大利亞、印度等其它產地棉花市場份額?業內分析主要與下面幾個因素有關:

一是從4月到港數量、港口庫存、棉商報價資源來看,2022/23年度美棉可謂“火力全開”,對巴西棉、澳棉等競爭對手形成碾壓。據部分棉企統計,4月中下旬以來,青島、張家港、南通等各主港美棉的庫存總量占比均已超過50%;而且中低高等級/品質指標全覆蓋,可以滿足用棉企業所有要求。

二是4月份以來,美棉“性價比”突出,巴西棉、澳棉競爭力不足。4月下旬ICE期貨主力合約從85.23美分/磅跌至77.68美分/磅,貿易商應聲大幅下調2021/22、2022/23年度美棉報價,部分貿易商因持棉成本偏高、現金流壓力大,主動下調美棉基差以刺激成交;而巴西棉、澳棉則相對冷靜,因即期、保稅棉花庫存壓力并不突出,存在惜售情緒,基差大多維持在高位。其中保稅、3/4/5月船期巴西棉的基差與同指標美棉接軌甚至稍高。

三是2021/22年度巴西棉、澳棉上市/出貨逐漸進入收尾階段,新年度棉花啟動“預售”,與美棉形成明顯的“時間差”。從調查來看,雖然貿易商手中仍有一部分即期、保稅的巴西棉,但顏色級、品質指標都相對較低,不適合紡高支紗,與紡企業實際需求匹配度不高,賣家大多推“特價盤”;而澳棉無論3/4月船貨報價還是保稅庫存都比較少,買方可選擇的貨源并不多。

四是4月份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不利于棉花棉紗等進口,巴西棉、澳棉等受到的影響稍大。據統計,4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累計下跌了571個基點,貶值0.83%,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下跌0.76%;而受美聯儲持續加息,貨幣政策收緊的制約,澳棉、巴西棉花出口業務都受到波及。

標簽: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